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pdf)【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应。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黄连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30天后比较临床疗效和疾病活动指数。结果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应。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黄连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30天后比较临床疗效和疾病活动指数。结果  治疗组60例患者痊愈34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60例患者痊愈28例,好转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活动指数为1.78±0.37,对照组为2.55±0.2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ulcerative cotiti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est medicine

    HUANG Hui-rong,ZHANG He-lin.Comprehensive Clinic Department,Wuzhong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Ningxia 75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est medicine on ulcerative cotitis.Methods  120 case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chart,control group  received SASP and huangliansu,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huangqi jianzhong detortion,compared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disease activity index after  30 days.Results  In treatment group 34 cases cured,21 cases changed well and 5 cases had no effect;in control group, 28 cases cured,23 cases changed well and 9 cases had no effect.The DAI of treatment group was 1.78±0.37,control  group was 2.55±0.21,there was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est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y on ulcerative cotitis.

    【Key words】  ulcerative cotitis;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t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偶尔涉及回肠末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病可缓渐或突然发生,多数病人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后期易导致肠纤维化,甚则恶变的可能。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UC患者60例并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作对照,疗效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诊断标准  根据1993年太原召开的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议提出的试行诊断标准[1]: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持续的反复发作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餐检查至少有一项特异性改变,并除外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等原因明确的结肠炎症。

    1.1.2  排除标准  (1)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2)有严重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直肠息肉、中毒性结肠扩张、结肠癌、直肠癌及肛门疾病者。

    1.1.3  选择对象  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2~68岁,平均45.9岁,病程3个月~19年不等。对照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19~70岁,平均48.5岁,病程3个月~22年不等。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程长短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

    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肠鸣、腹胀等主要症状构成情况见表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表1  UC疾病活动指数(略)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易消化,少纤维和富含维生素饮食,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及乳制品,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卧床休息,注意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1.2.1  对照组  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每次1~2g,每日4次。口服黄连素片,4片/次,每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组成:黄芪30g,桂枝12g,白芍20g,夏枯草18g,防风12g,丹参30g,陈皮12g,饴糖15g,甘草6g,大枣3枚。加减:湿热偏重者加黄柏12g,白头翁20g,兼肝郁者加柴胡、枳壳各10g,阳虚者加干姜、肉桂各10g,气虚明显、滑脱不禁者加罂粟壳3g,赤石脂20g,炙黄芪各20g,脓血便较重或出血鲜红者加侧柏炭、地榆炭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饭前半小时温服,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1.3.1  临床疗效标准[1,2]  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基本消失,舌脉象基本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灶已形成瘢痕,大便常规检查3次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在2级以上,舌脉象基本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在3个以下;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改善1级以上,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1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在5个左右;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1.3.2  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  结合患者的体重、大便形状及出血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将3项结果的总分除以3即得到DAI值。即DAI=(体重指数+大便形状+出血情况)/3。DAI评价标准见表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各检查1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进行统计学处理, 临床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略)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χ2=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DAI评分比较  (略)治疗前两组得DAI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DAI评分均明显降低,经配对t检验,t=3.2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DA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与遗传、感染、精神、酶学说、免疫等有关,其病理变化主要局限于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严重者可侵犯肌层和浆膜层,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回盲部受侵少见。主要表现为黏膜弥漫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连线分布。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近年来该病全球发病率有逐步上升趋势。治疗上多采用以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虽然急性期疗效确切,但副作用大,疗程较长,患者依从性较差,屡有复发之。

    本病属中医“肠澼”、“久痢”、“肠风下血”、“血痢”、“滞下”等范畴,认为多由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所引起。《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赤水玄珠·痢门·休息痢》谓:“休息痢者,愈后数日又发, 痢下时作时止,积年累月不肯断根者是也。则因始得之时,不曾推下,就以调理之剂,因循而致干也,又因用兜涩药太早以致邪不尽去,绵延于肠胃之间而作者……可见其复杂所在”。近代中医关于UC的病因多从湿热、瘀血等论治,众多医家多认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强调本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则多以肾亏,肝郁,所以本病虽发病在肠,但多与肝、脾、肾、肺关系密切,而其中肝脾肾肺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牵制。但究其根本,其发病的中心环节还在于脾。研究表明UC时发生的肠黏膜的水肿与溃疡均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很大关系。肠镜所见肠黏膜水肿的病理改变,实际就是脾失运化,湿聚水生的一种病理过程。脾虚发病,运化失常,组织失养及水湿内停,内溢组织器官,就会导致水肿发生。

    故笔者根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虚为主的病理表现,选用具有温中补气、和里缓急的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补气健脾、振奋脾阳,以饴糖益脾气并养脾阴、温中焦,可缓肝急。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重白芍药为桂枝加芍药汤,治太阴腹痛,合用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功,共奏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再加黄芪补益中气,加夏枯草、陈皮行气舒肝,防风、丹参活血袪风,进一步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及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兼症加减运用,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柳氮磺胺吡啶经肠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嘧啶,5-氨基水杨酸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消除氧自由基、抗炎、抑制免疫反应,从而使病人腹痛、腹泻缓解。本研究显示,综合组无论在临床疗效还是在对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的影响上,均有明显优势。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取长补短,协同作用,达到标本兼顾,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2  陈治水,危北海.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l994,14(4):239-240.

   作者单位: 751100 宁夏吴忠,吴忠市人民医院综合门诊部(△急救中心)

  (编辑:李  木)

作者: 黄慧荣 张贺林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