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6期

中医辨证联合阿莫西林、胶体铋剂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对106例患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四型服中药及西药阿莫西林、胶体铋剂抗Hp治疗。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92%,萎缩性胃炎有效69%。结论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安全经济、疗效较可靠,适用于基层医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 对106例患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四型服中药及西药阿莫西林、胶体铋剂抗Hp治疗。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92%,萎缩性胃炎有效69%。结论 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安全经济、疗效较可靠,适用于基层医院。

【关键词】  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中医辨证联合西药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之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损害,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其病原菌,其检出率占全部慢性胃炎患者70%~90%。目前,抗Hp感染的治疗方案层出不穷,一般主张质子泵抑制剂(PPR)+两种抗生素+胶体铋剂,但运用时,有些抗生素副作用较大,单用中药效果不佳,所以我院中医科用中医辨证联合阿莫西林、胶体铋剂治疗减少复发,安全经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人为我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期间,经胃镜及病理检查,106例诊断为活动性慢性胃炎的患者,男66例,女40例;年龄20~72岁,平均38岁;病程2~30年,平均9年;浅表性胃炎38例,萎缩性胃炎33例,糜烂性胃炎1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草案)中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而制定。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根据患者主要症状,舌质舌苔,脉象,胃镜检查以及病理活检,进行辨证分型,可分为四型,疗程一般4~8周。

    2.1.1  脾胃虚弱型  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空腹时疼痛加重,时吐清水,食欲减退,舌质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或水滑苔,脉细弱。胃镜检查,胃体黏膜充血水肿,皱襞粗糙,窦部黏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拟方:吴茱萸汤合香砂六君汤。吴茱萸10g,党参15g,桂    枝10g,生姜10g,白术15g,茯苓15g,木香10g,砂仁10g,半夏10g,青陈皮各10g,大枣10g,炙甘草6g。

    2.1.2  脾胃湿热型  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或灼热感,口苦,口干,口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而干或黄腻,脉滑。胃镜检查,胃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呈斑点状或斑片状潮红,可伴有散在糜烂,黏液湖呈黄绿色量多,幽门关闭欠佳,可见大量胆汁反流。治宜清热利湿和胃,拟方黄朴饮:黄连10g,厚朴15g,酒大黄10g,半夏15g,茯苓15g,枳实15g,苍术15g,陈皮10g。

    2.1.3  肝胃不和型  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连及两胁,嗳气,反酸,因情志改变而加重,舌质淡或暗淡,苔白或薄白,脉弦。胃镜检查:胃黏膜潮红粗糙,可见散在出血斑点,蠕动缓慢并可见反流液。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拟方柴胡疏肝饮:柴胡12g,白芍15g,香附15g,枳实15g,青陈皮各10g,川芎15g,元胡15g,炙甘草6g。若舌质暗淡,有瘀点者,加丹参15g,莪术15g。

    2.1.4  肝胃阴虚型  表现为:胃痛暮甚,口干渴,心烦,手足心热,舌质红有裂纹,无苔或剥脱苔,脉细数。胃镜检查:胃窦部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并可见小片状红斑样改变。治宜滋阴养肝益胃,拟方:一贯煎、生地12g,麦冬15g,沙参15g,枸杞15g,白芍15g,当归15g,川楝子10g,乌梅15g,砂仁10g,炙甘草6g。

    以上辨证用药,水煎3次,去渣取汁约800ml,分3次温服。

    2.2  西药治疗  每位患者服胶体果胶铋每次100mg,每日4次,餐前半小时和睡前服;阿莫西林每次1.0g,每日2次,饭前半小时服用。若有胆汁反流者,加服铝碳酸镁片,口嚼每次2片,每日3次。治疗4~8周为1个疗程。

    3  结果

    3.1  诊断方法  作胃镜诊断时,在胃窦部幽门口附近大小弯侧及胃体中部活检各取组织一块,分别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查找Hp,治疗6周后复查。

    3.2  药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1]标准。近期临床治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2)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或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4)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反流消失。显效:(1)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2)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到2个级度(含2个级度);(4)胃酸分泌功能或胆汁反流改善,原异常值减少2/3以上。有效:(1)主要症状明显减轻;(2)胃镜检查黏膜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4)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而未恶变者。

    3.3  药效结果  见表1。表1  各型疗效比较

    4  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Hp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Hp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是一种生长在胃黏膜表面的致病菌,在慢性胃炎发生与进展中Hp起着病因性作用[1]且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Hp定植部位在胃癌膜上皮表面和黏液底层,一般在胃窦部的Hp数量较多,胃体和胃底较少,Hp亦可栖居于十二指肠胃化生黏膜,Hp进入胃后要进入黏膜表面和黏液底层,这个特殊的生态区定植,除要抵抗胃酸和其他不利因素的杀灭作用外,还要依靠动力穿过黏液层[2]。因此,必须寻找强有力的治疗方法去治疗。

    根除Hp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并防止癌前病变的发生,鉴于发生胃黏膜萎缩时胃酸分泌减少,胃内微环境改变而有利于内源性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后者也可以进一步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形成所谓的“恶性循环”。因此,在萎缩性胃炎阶段,单纯根除Hp可能不足以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中医辨证治疗,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促进细胞生长,增强胃运动机能及消化能力,消除胃黏膜急、慢性炎症和Hp感染[3]。抑制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拮抗炎症的产生氧自由基。因此只有联合用药对萎缩、肠化生的逆转起有益作用,而且中药也有抗Hp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筛选了数十种中药对Hp抑菌试验,发现Hp对黄连、大黄、桂枝高度敏感;对乌梅、元胡中度敏感;三七、厚朴、党参、黄芩、莪术 、半枝莲均有杀灭Hp的能力[3]。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酗酒,痰热内生;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横逆犯胃;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倦,病后脾胃虚弱而致本病。必须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分清寒热虚实,气血痰浊,合理用药,避免单味用药片面性。笔者在临床中观察该地区,脾胃虚弱者最多,脾胃湿热者次之,肝胃不和者再次之,肝胃阴虚者最少。治疗上单用西药副作用较大,如有些病人服用“克拉霉素”、“甲硝唑”后,自觉上腹部疼痛症状加重,食欲不振、恶心、腹泻,有些患者服用“呋喃唑酮”2周后,留下末梢神经损害,手脚麻木,长时间得不到恢复。故笔者采用中医辨证用药,取代一种抗生素,联合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治疗效果尚可。运用必须辨证准确,用药宜精勿乱,调畅气机,通胃和降,温补不可太热伤胃;清热不可大寒败胃;滋阴不可滋腻碍胃。

    阿莫西林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此药耐酸,口服后吸收良好,不受食物影响,胃液及胃黏膜局部可以获得高浓度[4]。

    胶体果胶铋除本身具有独特的杀Hp作用外,尚能与抗生素形成复合物,既可以提高局部的抗生素浓度,又能对抗生素攻击Hp起引导作用,并能防止抗生素迅速产生耐药性。此外,胶体果胶铋作用在酸性胃液中形成亲和态胶体与溃疡表面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特异性地与胃黏膜和溃疡面结合形成保护膜,促进溃疡的愈合和炎症的消除,亦能刺激黏膜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和杀灭Hp[5]。

    该方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案,可以在临床上引用及推广,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草案).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2 萧树东,刘文忠,郑清.幽门螺杆菌感染.全国消化学习班讲义.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26-32.

3 王绪霖.抑制幽门螺杆菌中药的初步筛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9):534.

4 项立,文飞球,唐沂,等.13C-尿素呼吸试验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后1年的随访.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3):180-181.

5 张军,孙士其.胶态果胶铋治疗慢性胃炎57例.华人消化杂志,1998,6(5):403.


作者单位:745700 甘肃环县,环县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翟玉琛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