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7期

温胆汤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3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温胆汤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71例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为痰热阻络型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进行对照观察,对所有病人进行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测定。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温胆汤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将71例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为痰热阻络型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进行对照观察,对所有病人进行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测定。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胆汤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疗效可靠,降低致残率,毒副作用小。

【关键词】  温胆汤;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997年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已居首位,在世界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速的情况下,中风病的危害性亦必日益突出,本文是笔者应用温胆汤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患者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共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的住院患者,经中医主治医师职称的2位医师辨证为痰热阻络证,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70±8.03)岁;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70.63±7.98)岁。两组患者在入选时在年龄、性别、并有疾病、病情程度(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衡性较好。

    1.2  诊断标准  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及1995年国家中医药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诊断辨证分型及制定中医证候积分最高分为36分,最低分为0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ZHSS)最高分为31分,最低为0分,所有病例经CT证实,并排除伴意识障碍者。

    2  方法

    2.1  基础治疗  全部患者均采用一般处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道营养,吸氧,防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病人除采用基础治疗外,均给予温胆汤加味治疗 。 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6g,竹茹12g, 枳实12g,菖蒲10g,胆南星6g,远志10g,全瓜蒌10g,生大黄5g,每日1剂,每剂200ml,分2次温服,连服2周,2周后进行评分登记,做治疗前后比较。

    2.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之间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治疗组比较,△P<0.01

    3.2  两组治疗前后NZHSS评分比较  两组之间治疗前NZHS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有显著差别(P<0.01),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NZHS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1

    4  讨论

    温胆汤首见于《姚氏僧坦集验方》,曰其能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 、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是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化痰经典方剂,临床疗效确凿,备受古今医家推崇。温胆汤作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临床应用广泛。中风病起病急骤,病情重,变化快,急性期以标实证为主,少部分病人表现为气虚血瘀、阴虚风动。标实为主的证候中,风、火、痰、瘀互见。风邪作为中风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在发病过程中是病机的核心问题,但在脑脉痹阻已经发生之后,风邪之象渐减,而痰、热、疲之象渐显。痰热重者,阻在中焦,浊邪不降,腑气不通。临床研究提示,约有40%~50%的病人表现出痰热证。痰热阻滞、脉络不通,成为此时病机的主要矛盾[1]。在中风病急性期,只要出现痰热证。治疗要重在通腑化痰,痰热渐化,经气得通,浊邪卜行无上逆扰闭清窍之虑。胃气得降,脾气得升,中焦转输顺畅,气机运化有度,有助于中风病人脏腑功能、经脉气血运行的恢复。使诸症得减[2],温胆汤为清热涤痰之代表方。故以该方加减治疗痰热阻络型中风。方用半夏为君,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陈皮理气化痰;胆南星熄风化痰清热;配全瓜蒌清热化痰。去中焦之浊邪;生大黄煎时后下,峻下热结,荡涤肠胃,通腑化浊。数药相配,化痰热、通腑气、势宏力专。能改善中风病急性期诸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以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P< 0. 01)。表明以温胆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具有较好效果。有利于患者及早度过急性期和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邹忆怀,王永炎.应用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的经验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4(22):12-13.

2 许济群.方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96.


作者单位:830001 新疆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内二科

作者: 陈红霞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