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5期

活血化瘀法则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根据其瘀血理论针对血瘀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所谓活血化瘀,旨在疏通改变血瘀状况,使血流在体内畅通无阻,周流不息。活血化瘀重在祛瘀,当属理血范畴,而下、和、清、消则寓其中。由此可见,活血化瘀不论是含什么方法于内,都是为了除瘀血,瘀去则生新。...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根据其瘀血理论针对“血瘀”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活者,疏通之意,改变之谓。所谓活血化瘀,旨在疏通改变血瘀状况,使血流在体内畅通无阻,周流不息。《内经》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以达阴平阳秘”。活血化瘀重在祛瘀,当属“理血”范畴,而下、和、清、消则寓其中。正如《医碥》云:“盖瘀败之血,势无复还于经之理,不去则留蓄为患,故不问人之虚实强弱,必去无疑”。由此可见,活血化瘀不论是含什么方法于内,都是为了除瘀血,瘀去则生新。随着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发展,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  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瘀血的认识

    “瘀血”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载,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首用“瘀血”之名,指出了“瘀血、蓄血、汗血”的病症,并叙述了瘀血症的辨证论治,创立了瘀血汤、桂枝茯苓丸、桃仁承气汤、抵当汤等活血化瘀方剂。《内经》中有“恶血”、“血凝”、“血痺”之称。同时提出“血实而决之”之治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没有瘀血药专篇,收录了破血散瘀的药150余种。《圣济总录》、《妇人大全良方》对瘀血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活血化瘀药。总之,许多医家对瘀血学说都进行了补充和创新,说明了活血化瘀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及免疫学等方面探讨了血瘀的机制,认识其病理机制是在一定的内外因作用下,由于神经体液调节功能障碍,造成以及血管、血液发生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改变,从而微循环的血流缓慢 、血细胞聚集、瘀滞或离开血管产生瘀积,血液由动态变为静态。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血流受阻,在病理生理上则表现为血液循环障碍、血液渗出及微血管缩窄甚至闭塞受累组织损害、细胞的炎症水肿、糜烂、坏死、硬化,增生继发性改变。与祖国医学血脉瘀阻,不通则痛,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机理相符。

    2  活血化瘀的功用

    2.1  活血止痛  “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充分说明了痛的原因是瘀血阻滞所致血脉不通。在治疗上要根据疼痛的性质、疼痛的部位来综合辨证并给予活血化瘀的法则治疗,血脉通畅而疼痛自止。

    2.2  疏通经络  血瘀由于气滞血凝、气虚寒凝或受六淫侵袭致使血脉阻滞而经络闭塞,气血运行受阻,血脉凝滞而失养,表现肢体麻木不仁、拘急挛痛,运动不灵,半身不遂以及经闭血瘀等症,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经络通畅而气血运行。

    2.3  破症散瘀  癥瘕积聚,临床常见的腹部肿块,肝、脾肿大及某些组织的异常增生等均与气血凝结有关,多给予活血化瘀治疗。

    2.4  安神镇静  活血化瘀对神经系统的精神方面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类证治裁》指出瘀血在内,而喜妄如狂,用抵当丸治疗,如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常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可收到较好效果。

    3  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是针对“血瘀”采取的治疗法则。祖国医学对血瘀的成因大约可概括为:气滞血行不畅,气虚则血运无力,阳虚血寒而凝滞,外伤脉络血不归经,寒、热、痰、湿等邪气阻络,血液凝涩或壅塞而形成瘀血。这些都与久病的病机和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相吻合。在治疗中适当地用活血化瘀法或祛邪扶正方药中适当加以活血化瘀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液量和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祛瘀生新,通则不痛的目的。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不同,试分下列几种类型。

    3.1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  本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上多见心绞痛,慢性心肌供血不足等是冠状动脉不足三个不同阶段的表现。在临床中运用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使冠状动脉扩张而心肌的供血量增高,从而改善了心肌的硬化情况,恢复了心肌的正常负荷量,而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祖国医学认为,由于心脾之阳不全,以致寒凝血瘀痰浊内生,阻闭了心脉而发生了心肌缺血、缺氧,出现血运障碍。胸阳不通而发生心前区闷紧或气短心悸、头晕、失眠。脾阳不振、发生食少倦怠、腰腿酸软、脉象细结代,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苔白腻等,治疗宜行气活血、温化寒痰以祛瘀,兼助心肾之阳。方药:当归15g,熟地15g,川芎9g,丹参5g,赤药9g,桂枝9g,降香6g,枳壳4g, 炙甘草9g。加减:心悸不寐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琥珀粉1.5g(冲),血压高加牛膝9g,珍珠母6g,胆固醇高,头晕耳鸣,口苦加草决明、石决明各30g,茵陈、泽泻各15g,食欲不振加党参、生黄芪各10g,项背强痛加葛根12g。

    3.2  神经衰弱的治疗  本病多因思虑过度或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影响了大脑皮层内抑制过程的衰弱,继则兴奋过程也受到影响而导致机体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如头晕、目眩、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善忘、心悸、思想不集中,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性机能低下等。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如肾主藏精、肾气亏损、肾精必然不足,则见头晕、耳鸣、腰酸遗精,脾主血、思虑伤脾,脾血不足则见食少神疲面色无华,情志不舒,肝主藏血,肝气郁结,阴虚阳亢,则见胸胁胀满,口苦失眠,心主神志,心气虚损而心血不足,则见惊悸健忘失眠,总的原因是肾、脾、肝、心四脏的功能失调,主要矛盾在血的不足,阴血不足而影响气的功能,气血久虚导致血瘀,因此治疗神经衰弱,只要具备上述症状,脉象沉细或沉迟,舌质红或舌边有瘀点者,按照活血化瘀原则治疗,适当配合安神定志的药物,疗效较好。 选方:加味血府逐瘀汤:当归9g, 生地9g,川芎3g,赤芍9g, 桃仁6g,桔梗6g,枳壳6g, 牛膝10g, 远志10g, 菖蒲10g, 夜交藤30g, 珍珠母30g,炙甘草10g,红花6g。

    3.3  胃溃疡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胃气痛”及“胃脘痛”及“肝脾不和”的范畴。发病原因在于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及脾胃素弱而引起。症状为胃脘痛、痛连胁背、饥时痛甚、少食则减,脘部嘈杂不适,嗳气吞酸、不敢多食、形寒肢冷、大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或弦细。治疗:活血化瘀、理气补中止痛。选方:二陈汤加味:陈皮6g,半夏10g,云苓10g,红花10g,丹参15g,川楝子10g,佛手10g,锻瓦楞子15g, 阿胶10g(后入),炙甘草10g。加减:胃脘胀重者加枳实6g, 脘部冷痛加高良姜6g,食欲不振加党参10g,炒白术15g,有呕血便血加侧柏叶炭、藕节炭各15g,三七粉3g冲服。

    3.4  慢性肝炎  本病一般由传染性肝炎早期治疗不利或休息不好,反复发作加重而形成。多数病人有食欲不振、厌油、肝区烧灼不适或胀疼、腹胀消瘦、下肢浮肿、疲乏无力、失眠等,皮肤有蜘蛛痣及手掌红(肝掌),肝肿大质较硬,有压疼及叩击疼,有的脾亦肿大。

    祖国医学认为由于脾胃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弱,湿热病毒侵入蕴结于脾胃而发病、脾病及肝,肝气郁结或肝血不足而郁滞出现食欲不振,头晕失眠,疲乏无力,脘腹胀痛,脾有湿而下肢浮肿,大便溏,肝血瘀而皮肤有瘀点,舌质绛或舌边有瘀点,舌苔黄腻,脉弦或沉涩,治疗活血化瘀,舒肝健脾祛湿。选方:健肝汤加味:当归15g,柴胡10g,山药15g, 茵陈15g,熟地10g,丹参30g,郁金12g,板蓝根30g,红花10g,炒六曲15g,炒山楂10g,党参15g,云苓10g,女贞子15g,炙甘草3g。加减:肝区痛者加炒香附、川楝子各10g,腹胀严重者加枳壳3g,大腹皮10g,肝脾大而硬者加三棱、莪术各10g或加鳖甲、生牡蛎各15g,失眠者加夜交藤30g。

    3.5  脑震荡后遗症  本病多因头颅受伤或剧烈震荡后突然晕倒、昏迷,经过休息治疗清醒后未再适当延长休息及治疗而遗留的后遗症。一般有头晕、目眩、心悸,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脉象沉细舌质红。

    按祖国医学《脏腑辨证》主要是肾、脾、心三脏的功能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髄,脑为髄之海,心主血脉,荣养五脏六腑,脑为百脉之会,脾为后天之本,生血之源。脑受震荡后直接影响心、肾、脾三脏的功能,使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上述病症。治疗原则应活血化瘀,安神定志,补益脑髓。选方:当归15g, 熟地12g,杭芍10g,郁金12g,菖蒲10g,夜交藤30g,生龙牡各30g,女贞子10g,蔓荆子10g,决明子20g,丹参20g。加减:失眠梦多加琥珀粉1.5g(冲),眩晕嗜睡者,去夜交藤加桃仁、红花各10g,川芎3g,记忆力差两腿酸软无力者加益智仁10g,补骨脂10g,食欲不振加生山药20g。

    4  体会

    活血化瘀法是针对“血瘀”证的一种治法。是根据《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的原则而设,属于祖国医学治疗八法中的“消法”。此法不但可达到瘀去痛止,化瘀生新,瘀去血止,加快血肿及肿块的吸收和消散之目的,而且增加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炎症吸收和局限化,有利于消炎,促进疾病的治愈。血瘀存在于临床各种疾病之中,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在病程不同阶段适当用活血化瘀法或佐以活血化瘀药给予治疗,会得到良好效果。

    本文以五个类型疾病的临床治疗,虽然症因各不相同,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有血瘀的证候,如神经衰弱有的因思虑过度,导致气滞血瘀而胸闷、心悸、失眠、多梦等血瘀于内的病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阳不振,脾阳不运,寒凝血瘀浊痰内生而闭阻了心脉所发生的心肌血运障碍的病症。慢性肝炎湿热病毒蕴结中焦而累及肝脏、肝血不足,肝气郁结的病症。胃溃疡病则多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而导致胃黏膜水肿发炎(有炎症必有瘀血)。脑震荡后遗症系外伤后脑部瘀血导致的后遗症。


作者单位:255000 山东淄博,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

作者: 刘建华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