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11期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针对不同程度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及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纠正、改善和治疗的目的。方法临床观察和护理了30例产后抑郁患者。结果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合理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极大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对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针对不同程度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及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纠正、改善和治疗的目的。 方法 临床观察和护理了30例产后抑郁患者。结果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合理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论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极大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对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产后抑郁;健康宣教;心理干预

产后抑郁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产妇产后郁闷、食欲不振、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失去生存欲望、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的倾向等为特征。产后抑郁不仅可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不同程度产后抑郁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并且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帮助和配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观察和护理的30例较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20~32岁,孕期37~41周,排除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病、内分泌系统及其他躯体疾病,其中轻度抑郁患者25例,表现为产后情绪低落、忧郁、哭泣、饮食不佳、易怒;中度抑郁患者3例,表现为自卑、内疚或厌恶婴儿;2例为重度产后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方面症状。

    1.2  方法  根据不同程度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原因和临床表现,主要采用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在得到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关心、体贴、帮助产妇,运用语言沟通、表情和行为暗示等疗法及提供相关资料和宣教画面等直接影响和改变产妇不正确的认识、情感障碍和异常行为,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达到纠正、改善、控制和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目的。

    2  产后抑郁的产生原因

    2.1  个体素质  如神经质,不成熟人格或强迫人格等。对分娩存在着过分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对分娩时的疼痛,是否能顺利分娩,分娩过程中母婴是否安全、健康等。尤其是于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女孕妇,更易患产后抑郁。

    2.2  生理因素  产后母体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发生,从而加重抑郁症状[1]。产时产后的并发症、滞产、难产、手术产等是产后抑郁不可忽视的原因。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2.3  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50%~70%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害怕分娩时的剧痛,怕不能顺利分娩还要再进行剖宫产等,以及对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等的担忧。另外,产妇对母亲的角色不适应,对有关照料婴儿的一切事物知之甚少,对产妇造成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

    2.4  社会因素  看到或接触死胎、死产婴儿的孕妇易产生精神伤害,曾经历了不良产史的产妇往往是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比一般产妇为更重,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是引起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2]。

    2.5  家庭因素  产后家属的冷漠,夫妻的不和睦,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差,家里老人对婴儿性别的不正确期盼等都是产后发生抑郁的不利因素。

    3  护理措施

    3.1  抑郁症的护理

    3.1.1  孕妇入院后护理  医护人员热情接待孕妇,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本科室的先进技术和监测母婴安全先进仪器,介绍科学接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进行分娩准备工作和知识宣教,认真回答孕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针对孕妇普遍存在的期待、恐惧、焦虑、矛盾等心理活动进行情感疏导和健康教育,使孕妇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安定其情绪。

    3.1.2  住院期间护理  向孕妇宣传孕产妇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及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孕妇的紧张和恐惧。在宣教室,利用图谱和多媒体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技能,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在思想上、技能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3.1.3  产妇进入产程后护理  加强产时教育及心理支持。助产人员根据产妇不同的需要,用亲切友善的语言,用擦汗、喂饭、按摩等护理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分娩前后的有关注意事项指导等,同产妇进行真诚的交流沟通,让产妇了解并主动参与分娩期的护理活动,调整心态,形成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

    3.2  重视产后心理疏导  分娩的疲劳、产后会阴伤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切口痛、子宫收缩痛、睡眠不足、照顾婴儿经验少、乳汁分泌少、尿潴留等均可使产妇情绪低落。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产妇,详细了解情绪波动原因,诱导产妇疏泄情感,为产妇提供心理和生活护理,为产妇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指导如何进行母乳喂养,讲授一些简单实用的育儿知识,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另外,还要指导产妇产后尽早进行锻炼,以利于其产后身体各器官的恢复,而且可增强产妇的自尊心与自信感。  

    3.3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  为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我们不仅要加强孕妇的产前教育和卫生保健,为产妇及其家庭提供相应的指导,而且要对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其能够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自信心,从而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争取其家人的理解与配合,改善夫妻、婆媳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4  结论 

    轻度产后抑郁症不易被发现,更容易被忽视,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多进行心理安慰,多数患者是可以恢复健康的。我国产后抑郁症虽然只有15%的发病率,但已经严重影响了母婴的健康。采取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是有必要的[3]。寻找适合各种类型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大力进行宣传和教育,提供多方面信息指导和帮助产妇,使她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确保母婴健康平安,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福娟.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3,9(1):61-62.

2 黄仙萍.对产后抑郁症相关问题的探讨.护理研究,2004,18(1):109-110.

3 陈良英.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1-3.


作者单位:吉林延吉,延边大学医院妇产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