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11期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易患因素与护理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老年患者尿路感染易患因素护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由于器官衰老萎缩和免疫功能减退,抗病毒和细菌感染能力下降,感染成了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尿路内由致病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尿路感染 易患因素 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由于器官衰老萎缩和免疫功能减退,抗病毒和细菌感染能力下降,感染成了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尿路内由致病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主要致病微生物是细菌,偶尔也可为真菌或病毒等。老年人由于抵抗力下降,加上部分病人存在尿失禁,自主排尿功能丧失,必须采取其他方式排尿,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本文通过对2006年10月—2008年5月收住我科70例老年患者的分析,将发生尿路感染的易患因素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易患因素

    1.1  慢性前列腺疾患,残余尿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肌层逐渐变薄,纤维组织增生,膀胱容量减少,排尿收缩能力减弱,排尿后有一部分尿液滞留在膀胱内,使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多。另一方面,由于排尿中枢神经功能衰退,又易致使膀胱不能自主收缩,引起尿失禁等现象,加上膀胱局部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减弱,因此造成老年人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增高。

    1.2  梗阻因素  由于尿路结石、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梗阻因素存在,破坏了正常尿路的自身及抗返流作用。在肾盂中,储集的尿液还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由于高浓度氧离子的抗补体作用,使一些细菌容易生长,因而成为泌尿系感染的又一危险因素。

    1.3  医源性  留置导尿、膀胱造瘘等侵入性操作。由于进行留置导尿、膀胱造瘘等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正规,可将细菌带入膀胱。另外,留置导尿管是尿路感染的重要易患因素,留置导尿管1个月以上者,90%并发尿路感染[1]。而反复插入尿管,刺激尿道、膀胱黏膜,破坏正常的生理环境,可削弱机体的一系列防御机制[2]。长期留置患者,可因翻身、活动时上提尿袋,使袋内或引流管内尿液返流至膀胱,或因更换引流袋时接口污染等,造成逆行感染。

    1.4  住院时间长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衰竭,往往几种疾病集于一身,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越大。

    1.5  老年糖尿病患者增加  老年人胰岛功能逐渐减退,糖耐量随年龄而下降,2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可达10%以上。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导致泌尿系感染的比例也随之增高。

    2  护理

    2.1  增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给老年患者易消化、富营养的软食,忌烟、酒,对食欲不佳者,可适当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可给达仙针、核糖核酸针等提高免疫。同时积极治疗慢性病:如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心力衰竭病人强心、利尿治疗等。

    2.2  协助翻身,鼓励多饮水  对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拍背,指导做好肢体功能锻炼,给予足够的水分,饮水量依尿量判断,保持每天尿量1500ml以上。鼓励患者多饮水,包括茶水、果汁、西瓜、汤、粥等。经口进食受限时,可从静脉通路补充,尿量的增多,可起到稀释尿液、冲洗尿路、排除炎性物、改变尿液渗透压的作用,从而阻止微生物的繁殖。非特异性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在低渗透尿液中,其繁殖亦受抑制[3]。

    2.3  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为患者使用导尿管前认真了解病情,合理选择导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污染机会;妥善固定导管,采用封闭式引流装置,保持引流畅通;每日进行插管部位皮肤和各接头处的消毒;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其他感染征象,及时发现插管局部有无渗出物和红肿,尽量缩短留置导管的时间。

    2.4  加强锻炼  老年人因尿道括约肌松弛,应鼓励并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其一为坚持盆底肌群的训练。每晚睡前做床上抬腿运动(仰卧,双腿同时上抬90°)和肛门会阴收缩运动(腹部、会阴、肛门同时在吸气时收缩)这些活动可促进松弛的膀胱基底和尿道筋膜张力增加。其二为膀胱功能训练,在下腹膀胱区适度的叩打,再用手加压,同时嘱患者做腹部加压,指导患者自行排尿[3]。

    2.5  做好卫生及安全宣教  老年女患者要注意外阴部清洁,定时清洗,勤换内裤,预防逆行感染。同时,对有尿急、尿频的老人,要注意排尿安全,加强巡视,夜间应将便器放置在易取处,以防坠床或跌倒。

    3  小结

    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是细菌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减退,泌尿系统疾患,饮水量不足,部分病人尿失禁,医源性操作而引起感染。通过增强病人的营养,治疗原发病,鼓励多饮水,做好卫生宣教,加强留置导尿及膀胱造瘘的护理,合理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可使尿路感染者临床症状均缓解,细菌学转阴。

【参考文献】
  1 孙雪峰,叶任高. 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4):201.

2 岳素琴,张延霞.医院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58-359.

3 丁萍,朱庆云.医院尿路感染的分析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11(34):68.


作者单位:吉林延吉,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高干病房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