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12期

慢性肾炎从虚实辨治的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慢性肾炎虚实辨治本文从虚实两大方面概述慢性肾炎的证候与治疗。1实证大多见于病后复感外邪,导致肺脾失约、湿热内蕴,或病久邪实瘀阻之证。肺失宣降,脾不健运患者原有慢性肾炎病史,三焦气化不利,复感外邪,尤以风邪为甚。1湿热壅盛,分消失利在肾炎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时多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虚实辨治

 本文从虚实两大方面概述慢性肾炎的证候与治疗。

  1  实证

    大多见于病后复感外邪,导致肺脾失约、湿热内蕴,或病久邪实瘀阻之证。

    肺失宣降,脾不健运患者原有慢性肾炎病史,三焦气化不利,复感外邪,尤以风邪为甚。风为阳邪,其性上行,风雨相搏,以致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而诸证叠见:恶寒发热,咳喘促,胸闷气憋 ,咽痛口渴,有汗或微汗,高度浮肿,以头面、上半身为甚,腹账便溏,食纳不佳,溲少色赤,其苔薄白,脉多滑数。方用《金匮要略》越婢白术汤合《傷寒論》麻黄连翘小豆汤加减。若风寒偏盛者,当去石膏加紫苏;如咳喘较甚者,加杏仁、前胡;如汗出  恶风、卫阳偏虚者,去麻黄、石膏加黄芪以固本。

    1.1  湿热壅盛,分消失利  在肾炎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时多见。症见遍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不畅或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或濡数等一派邪陷于内、湿热壅盛之候。治以分消湿热、通利二便。方选《济生方》疏凿饮子加减。如湿热下注,伤及膀胱血络而尿痛、尿血者,加白茅根、小蓟、藕节等。       

    1.2  瘀血阻滞,脉络不畅  本型多见于肾病日久,入络成瘀,以致气血不能畅达,故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颜面黎黑,或皮下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滞通络。方择《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加丹参、益母草、蒲黄、茜草等。夹有风湿者加独活、威灵仙、秦艽等以祛风胜湿;夹有气虚者加黄芪以补气行滞活血;若为痰瘀交阻者,可合《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二陈汤,以理气机、化痰浊。

  2  虚证

    由于本病大多起病缓慢,病程缠绵,病情轻重不一,因此,往往表现为正虚本亏或正虚邪恋之证。

    2.1  脾肾两虚  精微渗泄脾之与肾,为先后天之本。肾病日久,伤及于脾,脾肾同病,封藏失职,健运失司,以致精微物质非但难以滋生,反见日趋外泄乃致诸恙叠起:颜面苍白无华,神疲体倦,腰膝酸软,尿有蛋白,反复不已,舌质淡,脉虚弱无力。治宜健脾固肾、滋肾助阳。方用《金匮要略》金匮肾气丸合《证治准绳》五子衍宗丸加减。盖精气源于水谷,为脾所化生,藏于肾,又靠脾肾之功能供养于全身,而是二方正合此病机。伴肾络损伤而见血尿者,可去肉桂,加《丹溪心法》小蓟饮子为之。如以脾肾阳虚为显者,可用《世医得效方》实脾饮治疗。

    2.2  肝肾阴虚,虚阳上亢  肝肾关系密切,古有“肝肾同源”之说,乃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而精和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即精能化血、血能化精,故又有“精血同源”之称。因此,在病理上,肾病日久,耗精日甚,尤其大量蛋白尿时,阴精日亏,导致肝血亏乏,而见肝肾阴损、阴亏则阳无以附而虚阳上亢,是其一;其次,在肾病时,或用西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人往往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亢进的表现,此乃“壮阳燥烈之品”损伤阴液,而出现阴阳失调、肝阳偏亢、肾阴亏损之征。二者皆可出现面赤潮热,头目眩晕,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血尿屡见,时有筋惕肉瞤,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育阴滋肾,平潜虚阳。方选《医学衷中参西录》建瓴汤加麦冬、枣仁、二至丸、杜仲、杞子。伴有湿热者,可合知柏地黄汤;眩晕耳鸣甚者,可用杞菊地黄汤。

    2.3  气阴两虚,营血不足  肾病日久,耗气伤血。气虚无以充达机体抗御外邪;血虚无以荣养周身顾护正气,故而病情易反复,外邪易逗留,症见颜面无华,悸少寐,神倦乏力,易患感冒;日晡或夜间低热,或长期咽痛,尿蛋白、血尿反复出现,酌加炙升麻,并加重黄芪剂量和二至丸之运用,以冀正气得固,精气不致下泄而保和平。

    以上所述,是笔者多年来对慢性肾炎的临床分型及治疗。诚然,在临床上这些证候常相互兼见或相互转化,故临证时应灵活运用,切不可胶柱鼓瑟,拘泥于一方一法。但无论何证,总不外虚实二端,补虚泄实,活用方验。


作者单位:吉林吉林,吉林市中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