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12期

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2007年采用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胃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粗糙,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糜烂,表面附有黄绿色黏液,或见大量或中、少量及......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笔者自2005—2007年采用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41.2岁,病程6个月~8年;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42.6岁,病程7个月~8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均有典型的、频发性上腹部疼痛、灼热、胀闷、嗳气口苦、恶心或呕吐苦水或吞酸嘈杂;(2)胃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粗糙,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糜烂,表面附有黄绿色黏液,或见大量或中、少量及胆汁自幽门反流入胃。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并排除占位性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方药:柴胡、姜半夏、枳实、郁金、香附、木香、莪术各10g,蒲公英、旋复花、白芍各15g,黄连6g。肝胆湿热加金钱草20g,大黄6g,反酸加乌贼骨30g,脾胃虚弱加黄芪15g,党参、白术各10g。水煎服,每月1剂,早晚分服。

    2.2  对照组  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饭前30min服用,雷尼替丁胶囊150mg,每日2次饭后服用。

    2.3  疗程  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

    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制订。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炎症消失或明显减轻,胆汁反流消失;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胃黏膜炎症减轻,胆汁反流消失;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减轻或无改善,胃镜复查胃黏膜炎症及胆汁反流无改善。

    4  结果

    治疗组50例中,治愈2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30例中,治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5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吐酸”等范畴。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胆、胃,其发病机理是肝失疏泄,影响胆腑,致胆汁上泛,郁久发热,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本病。故治宜疏肝利胆,清泄郁热,和胃降逆。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利胆;枳实主降,行气散结通胃络;白芍健脾益阴,缓急止痛;药理证明柴胡、 枳实可促进平滑肌收缩,增加胃蠕动,增强胃排空能力,与白芍合用可提高幽门括约肌张力,控制胆汁反流;香附、广木香行气健脾和胃;黄连、蒲公英清热解毒,杀灭幽门螺杆菌;姜半夏、旋复花降逆和胃,下气消痰,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莪术理气解郁,行气散瘀,一般认为,本品破血祛瘀作用较峻,其实药性平和,所含芳香挥发油能直接兴奋胃肠道,有很好的健胃作用[2]。实验证明化瘀药能改善胃局部微循环,有利于创面修复与愈合。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清泄瘀热,行气止痛之功。故用于临床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9.

2 陈泽霖.慢性胃炎证治.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3.


作者单位:重庆,重庆潼南县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