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12期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泄泻34例临床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侧足三里,给予维生素K、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患者治疗后观察症状、体征在3天内消失,大便次数正常,粪便成形,性状正常者为治愈。经2~3个疗程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侧足三里,给予维生素K、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患者治疗后观察症状、体征在3天内消失,大便次数正常,粪便成形,性状正常者为治愈;3~4天内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者为好转;经2~3个疗程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结果 治愈26例,好转6例,无效2例(其中1例因严重脱水合并酸中毒结合液体疗法而获愈)。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泄泻效果满意。

【关键词】  足三里;穴位注射;小儿秋季泄泻

 小儿秋季泄泻是夏秋季节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1]。笔者自2005年以来,运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本病34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3岁,平均年龄1岁半,病史最长达1个月,最短1周。

    1.2  治疗方法  主穴:足三里(双)。药物:维生素K1注射液10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用5ml注射器抽取上述注射液各一支(2ml),穴位常规消毒,用左手拇、食指固定穴位,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垂直快速入0.5~1.0cm,并做小幅度上下提插,得气后将药液注入穴位,双侧穴位各注入1ml,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34例患儿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在3天内消失,大便次数正常,粪便成形,性状正常者为治愈;3~4天内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者为好转;经2~3个疗程治疗,症状无明显改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治愈26例,好转6例,无效2例(其中1例因严重脱水合并酸中毒结合液体疗法而获愈)。总有效率为94.1%。

  3  典型病例

    患儿,男,1岁零4个月,2007年10月15日因“急性胃肠炎”被收入院治疗。患儿平素消化力差,大便不成形。一日3~4次,近日大便次数增多,伴有呕吐、发热(T 38.5℃),大便常规检查:水样粪便,脂肪球少许,白细胞少许。经用西药丁胺卡那、氨苄青霉素等输液治疗,热退呕止,然而腹泻更剧,一日余次,泻下稀薄如水注,完谷不化、腹胀、食欲不振,小便短少,舌苔白腻。中医辨证为脾胃阳虚、湿邪偏盛,治以健脾燥湿,淡渗分利为法。处方:维生素K1注射液 10mg,维生素B12注射液 500μ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1次,连用3日。注射2次后,患儿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小便增加,食欲增强。继注射1次,大便成形,诸症状消失,精神良好,大便常规检查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  讨论

    小儿秋季泄泻又称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 夏秋之交,湿邪为主气,阴雨连绵,阳热始降,水气升腾,小儿禀赋素弱,脾胃阳虚,或病后失调,或寒凉之药攻伐太过,致使脾胃阳虚,运化失常,更易感触而发病。湿为阴邪,易阻气机,困遏脾阳则水湿不运而停聚,故见大便溏泻、尿少、腹胀肢倦、食欲不振等症状[2]。足三里穴是胃经与脾经相表里的合穴,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健脾和胃的功效,据报道针刺足三里增加裂解素,主要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阴性杆菌,也可灭活某些病毒[3]。维生素K1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止痛止泻。维生素B12能辅助维生素K1增强穴位的良性刺激和持续作用,以达健脾和胃,祛湿止泻之功能。本法具有药效发挥迅速,疗效持久,无毒副作用,还有方法简便易行,价格便宜的优点,值得推广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2.

2 赵金铎.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3.

3 邱茂良.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0,41.


作者单位:山东郓城,郓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