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7期

预防静脉营养中血糖异常的护理干预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预防静脉营养血糖异常静脉营养在现代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由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等七大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我院自1995年开展静脉营养以来,对预防糖代谢并发症的发生实施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正确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是蛋白......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预防 静脉营养 血糖异常

    静脉营养在现代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由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等七大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并发症的出现逐渐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我院自1995年开展静脉营养以来,对预防糖代谢并发症的发生实施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正确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是蛋白质,临床上大都采用碘伏或碘酊消毒,而碘伏和碘酊会影响胰岛素的活性而导致胰岛素的不稳定性,因此,胰岛素瓶盖要用75%酒精消毒[1];使用1ml注射器,精密吸取胰岛素,每次抽吸胰岛素后应立即放入冰箱,4℃低温保存,以免在常温下被破坏,导致失效;在静脉营养中加入维生素C、氯化钾2种药物后再加入胰岛素,这样会使输液器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有所减少,相对保持了胰岛素浓度的稳定性[2]。

  2  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静脉营养的输入要处于持续均匀状态,使机体有时间适应糖负荷的增加。输液速度控制在150~180ml/h以下,条件允许的话,使用滴注泵,这样血糖值不会有大的波动,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相对稳定,患者易于适应。在输液过程中经常询问患者的情况,倾听患者的主诉,勤观察,当液体不滴或滴速过快过慢时,要及时处理和调整。输其他抗生素可另开一路静脉通路。

  3  监测血糖和尿糖

    刚开始时,每日查1次血糖,每6h查1次尿糖,待情况稳定后可酌情调整监测的频率。使用血糖仪时方法要正确,采血量要准确,当受检血流不足会导致错误地读出较低的血糖水平;当被采血的手指未洗净以至食物和果汁的残余物留在皮肤上会导致血糖监测计错误地显示为正常或高血糖水平。这些都直接影响临床上胰岛素的使用剂量[3]。对血糖仪要定时校正,及时更换电池,以免在监测血糖时造成误差。

    4  高糖血症

    大量输注葡萄糖液,有可能发生高血糖。这可能由于营养液输注太快,或患者葡萄糖耐受能力减退,如老年、儿童、败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常导致渗透性利尿并且诱发脱水,严重时会发生高渗性非酮性昏迷,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静脉营养,使用胰岛素注射,并改用低渗或等渗盐水输注。临床上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时,应先输注低浓度(10%左右)葡萄糖,缓慢提高葡萄糖浓度,增高血糖和血晶体渗透压。若患者有呼吸通气障碍,输入大量的葡萄糖液会使患者产生CO2过多,加重通气负担,因此,应尽量用脂肪乳剂代替部分葡萄糖供给热量[4]。

  5  低糖血症

    如突然停止输注高浓度的葡萄糖液,因为胰岛素的作用持续存在,血糖浓度可能会突然降低,诱发低糖血症。临床上使用静脉营养液时要保持输液通畅,持续慢速输注,停用静脉营养时,继续补充5%或10%葡萄糖溶液几个小时,非糖溶液一般不直接在营养液后输入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6  调整糖与胰岛素的比例

    在实施静脉营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整体情况,发现血糖异常立即向医生报告,加强医护密切配合,为医生提供调节胰岛素用量的临床依据。

  7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培训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营养液的配方及正确的配制输注方法,做到3个了解:了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对并发症的发生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确保静脉营养得以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 陆秋霞. 配置胰岛素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10.

2 侯惠如,周庆,黄英,等. 氯化钾维生素C及胰岛素浓度对胰岛素吸附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01.

3 梅远秀. 糖尿病低血糖处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5):214.

4 吴回素. 全合一肠外营养液配置.上海护理,2004,4(4):56.


作者单位:200031 上海,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作者: 张空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