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年第11卷第5期

龙口市1990-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龙口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分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和探讨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法对龙口市1990-2009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龙口市1990-2009年传染病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无重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发病率最高为2003年的10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龙口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分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和探讨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法 对龙口市1990-2009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龙口市1990-2009年传染病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无重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发病率最高为2003年的107.38/10万,发病率最低为1996年的49.04/10万。在2002-2009年新发传染病增加2种,分别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甲型H1N1流感。结论 针对传染病发病的特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加强基础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做好传染病相关监测,及时进行调查处置,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关键词】  甲乙类传染病;分析

 为掌握龙口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其流行特点,做好传染病的预警监测,为今后制订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对龙口市1990-2009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龙口市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龙口市统计局每年的“统计年鉴”。

  1.2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发病数、构成比等)对龙口市1990-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甲乙类传染病在年份、季节、人群和地区的发病情况,探讨法定传染病控制效果及今后工作重点。

  2 情况分析

  2.1 总体发病情况 1990-2009年全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0319例,发病数前5位的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梅毒等。病毒性肝炎发病4804例,占发病总数的48%;肺结核发病2690例,占发病总数的26%;痢疾发病1884例,占发病总数的18%,其他占发病总数8%。1990-2009年传染病发病率最高年份为2003年的107.38/10万,最低年份为1996年的49.04/10万,除2003年和2004年传染病发病率在100/10万以上外,其他年份均在100/10万以下。在1990-2003年其间,发病率呈波浪式上升,在2004-2009年,发病率平稳下降,详见图1。2003年和2004年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我国自2004年1月1日实施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报告质量[1],这与“非典”期间加强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有一定的关系。1990-2009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最高的年份为1993年的67.06/10万,发病最低的年份为2008年的17.63/10万。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下降与国家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基础免疫和近几年在15岁以下儿童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及大力推广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有着重要的关系。肺结核自1997年开始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当年报告发病数169例(发病率27.64/10万),1997-2002年其间发病情况平稳。2003年肺结核发病开始上升,并呈波浪形上升,这说明以前已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回升,这也与近几年加大查找肺结核传染源有一定关系。痢疾发病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病较高,1986年发病最高,达820例(发病率144.64/10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痢疾发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最低的为2008年发病30例(发病率4.3/10万),其余年份发病率波动于5.94/10万~41.37/10万。自1990年开始报告淋病,1990年报告7例(发病率1.17/10万),其余年份也有报告,但发病率波动不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百日咳、流脑、猩红热、麻疹和出血热等发病均呈现了下降趋势,呈散发状态,波动性不大。

  2.2 季节分布 1990-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季节性分布情况详见图2。自2月份发病数开始上升至5月份,6月份开始略微下降,7、8月份继续开始上升,之后开始持续下降。发病最高的月份为8月份,发病总数为1148例,发病最低的为12月份,发病总数为388例。因此在5~9月份是我市防控传染病的重点月份。

  2.3 人群分布 1990-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职业分布情况详见图3。以农民最多,占48%;其次为工人,占15%;公务人员及职员占11%,散居儿童占8%,学生占5%。以上表明,我市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上的重点人群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同时要兼顾公务人员、散居儿童和学生。

  2.4 发病情况比较 龙口市20年来共发生甲乙类传染病10319例,其中农村5695例,占总发病数的55.19%;城区4643例,占总发病数的44.91%,经统计学分析龙口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农村显著高于城区(χ2=55.2,P<0.001)。

  3 讨论

  经资料分析,龙口市近20年来传染病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显著成果,归纳如下。

  (1)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龙口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准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传染病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把疾病控制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每年拨出近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传染病防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建设,健全专业队伍能力,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不断增加卫生防病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的指导力度[2],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全市疫情网络直报单位32处,设立了68个公共卫生监测点,确保了疫情监测灵敏及时,为疾病控制提供了基本保障。(3)加强管理,建章立制,督导落实。高度重视疫情管理工作,在做好疫情常规报告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设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管理,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疫情登记、报告、门诊日志等制度。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市、区、乡、村四级疫情信息网络。每年组织对重点传染病的督导检查,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为有效控制疾病发挥了积极作用。(4)加强疾病监测,规范疫情报告处置程序,管好疫点疫区,杜绝传染病的传播、暴发和流行。(5)深入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人群易感性,充分发挥了计划免疫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严格生物制品及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各种基础疫苗平均接种率达99.52%,加强接种率达99.09%。(6)加强本地疾病控制的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疾病控制的发展。(7)今后,我市将重点做好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痢疾等传染病防控的同时,还要做好新发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处置工作。在季节上以5~9月份为重点,在人群上以农民、工人、散居儿童为重点对象,继续在农村地区做好各种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马家奇,王丽萍,戚晓鹏,等.200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分析.疾病监测,2005,20(5):264-266.

  2 王丽萍,郭青,张春曦,等.网络直报下传染病发现相关环节探讨.疾病监测,2007,22(12):851-852.

  

作者: 韦会松,王德杰,徐永豪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