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11年第12卷第1期

指针治疗小儿遗尿50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指针治疗小儿遗尿近年来,笔者运用以指代针,治疗中点、线、面相结合的办法治疗小儿遗尿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2治疗方法1。点,即腧穴,取自督脉、任脉、膀胱经。具体为风府、关元、中级、曲骨、膀胱俞、八髎。...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指针治疗 小儿遗尿

 近年来,笔者运用以指代针,治疗中点、线、面相结合的办法治疗小儿遗尿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 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2岁,病程最短1年余,最长9年。所有患儿尿常规及尿培养、骶椎正侧位片、脑电图检查均正常,排除尿路感染、糖尿病,骶椎隐裂、癫痫等病变。

  1.2 治疗方法

  1.2.1 指针穴位

  点、线、面相结合。点,即腧穴,取自督脉、任脉、膀胱经。具体为风府、关元、中级、曲骨、膀胱俞、八髎;线,即经路线段,取自督脉、任脉、肾经、膀胱经,具体为顶中线(百会至前顶)、少腹中线(关元至曲骨)、少腹旁线(少腹中线旁开半寸)、腰中线(中枢至命门)、肾光线(肾俞至膀胱俞)、 骶中线(腰阳关至长强);面, 经络所主的区域,为脏腑在体表的反应区,具体为少腹(少腹旁线所围的区域,八髎面(八髎穴所围成的区域)、肾膀面(两膀胱线所围区域)。

  1.2.2 具体指针手法

  点、线、面指针手法各不相同。点用旋推法、按揉法;线用直推法、旋推法;面用擦法、摩法。

  1.2.3 操作过程

  坐位:(1)旋推、按揉风府各1min;(2)直推、旋推顶中线各2min;仰卧位:(1)旋推、按揉关元、中级、曲骨各1min;(2)直推、旋推少腹中线、少腹旁线各1min;(3)掌揉、掌擦少腹各1min;俯卧位:(1)旋推、按揉肾俞、膀胱俞、八髎1min;(2)直推、旋推腰中线、肾胱线、骶中线各1min;(3)掌擦、掌揉八髎面、肾胱面各1min。治疗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期为2天。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未遗尿,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治疗后数周至数月偶有遗尿,经治未复发;有效:遗尿次数明显减少,睡眠中可叫醒排尿;无效:治疗后3个疗程无明显变化者。

  2.2 疗效评定

  50例中,痊愈32例,占64%; 显效14例,占28%;有效3例,占6%;无效1例,占2%,有效率98%。

         3 讨论

  正常排尿是在脑神经清醒并受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进行的,而遗尿是在入寐时脑神经不清且不受脑神经支配的状态下进行的,故笔者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脑。因夜间人体阴阳与自然相应而阳入于阴乃寐,正常人夜间排尿是阳出于阴由寐转寤而脑神清醒之尿,患儿则是阳不出阴而寐时尿,故阴阳不相顺接,阳为阴乘,阳不出阴,脑神受蔽乃小儿遗尿之基本病机。

  基于此临床取督任二脉经穴、经络线段是因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通过指针调节人体阴阳之气,使阴阳相互顺接,入寐欲尿时能阳出于阴而寤,脑神清醒而为之尿。膀胱主贮藏和排泄尿液,但其排尿受脑神经支配是通过膀胱经循行“从巅入络脑”来进行的,另膀胱经在头部与督脉相会,督脉“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奇经八脉考》)”取其经腧穴与经络线段以振奋阳气,健脑醒神。所取各面均属督脉、任脉、肾经、膀胱经,通过指针手法刺激以协调人体阴阳,使人体寐后欲尿时阳不为阴所乘,阳出于阴,由寐转寤,脑神清醒而尿。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除少数患儿是由于尿路感染、肠道寄生虫病、脊柱隐裂、癫痫等病所致外,大多属功能性遗尿,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所致。

  正常的排尿活动是一个反射活动,当膀胱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400~500ml)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传入神经到达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也到达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产生尿意,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再经一系列的神经活动完成排尿。入睡后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正常人入睡后欲尿时,其传入神经兴奋所引起的冲动能通过一定的径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使大脑皮质由抑制转入兴奋,由睡眠状态转入清醒状态而控制排尿,使排尿在大脑皮质反射高级中枢的参与下完成。而患儿入睡后,其尿量刺激引起传入神经兴奋、冲动上传时未能使大脑皮质清醒,而皮质下中枢已完成相应的排尿活动,故其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时取中顶线、风府进行治疗,可直接刺激大脑,以调节高级中枢神经的机能,使大脑皮质对传入冲动的应激性加强,使其在抑制状态下入睡,对排尿所产生的刺激传来时及时清醒而参与排尿,其余所取点、线、面分布区域的神经与后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属同一节段,通过指针手法刺激,使患儿入睡后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以控制排尿,同时加强分布于膀胱壁的传入神经的传导功能,促使其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联系,使大脑能由抑制状态转为清醒状态以控制排尿。这样头部、躯干部所取的穴、线、面相结合,施以一定的指针手法,使大脑皮质与皮质下排尿中枢的失衡关系得以恢复,遗尿得愈。

  

作者: 张庆掣,柳凤兰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