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3期中医中药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腹症及临床运用

来源:INTERNET
摘要: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多采用通里攻下的方法,而活血化瘀法未引起重视。2活血化瘀法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应用由于气滞血瘀这一因素贯穿于急腹症发病机制的全过程,在治疗上无论早、中、晚都要以活血化瘀为则,但急腹症是以气滞血瘀病因为本,以腹痛为主的症状,体征为标,治疗上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着......

点击显示 收起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的腹部疾患,其病理特点是:“六腹壅塞不通”。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多采用通里攻下的方法,而活血化瘀法未引起重视。现将急腹症与瘀血的关系,以及联系该病症的治疗,谈谈个人的初步体会。

    1 瘀血与急腹症

    初期:《诸病源候论》:“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荣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气血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成脓。”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温不适等引起气机郁结,气机不畅,六腹的消化,吸收,排泄及血液循环均受到影响,气滞则血行不畅,腑气不通,所以急腹症的初期出现胁、脘、腹疼痛的同时,须考虑血行瘀阻的存在。中期:初期由于气机不畅导致的血循不畅,进而形成气滞血瘀,郁久化热,使六腑失去降气泄浊和传化糟粕的功能,造成壅塞不通,气机不通则痛,腑气不降则呕,气滞至甚则胀,腑气内结则闭,腑气闭塞,经络阻滞,其症为痛有定处,腹满拒按及积聚包块均是辨瘀血腹痛的重要依据。后期:急腹症的后期热毒炽盛,正虚邪陷,热入营血,以至亡阴亡阳等危象。此时,全身微循环障碍,同时还有炎症的局部充血,缺血以及血栓形成所致的血瘀,所以辨血瘀的存在并不困难。总之,急腹症的病机变化过程,总不外气滞、血瘀这一主要因素,这就为治疗急腹症提供了依据。

    2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应用

    由于气滞血瘀这一因素贯穿于急腹症发病机制的全过程,在治疗上无论早、中、晚都要以活血化瘀为则,但急腹症是以气滞血瘀病因为本,以腹痛为主的症状,体征为标,治疗上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着重缓解其急。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活血化瘀类药物能改善微循环,加快微循环的血液流速。能使血液粘度降低,对血小板有抑制聚集和解聚的作用。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抗感染等的作用,它能在调解机体反应性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地达到抗菌的目地。如: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解毒药同用,就有加强抑菌和减毒的两方面作用。活血化瘀对增生性病变有不同程度的软化和吸收作用。腹腔内的粘连性病变、疤痕,采用活血化瘀药,可以使病变形态减轻或消退。综上所述,活血化瘀药可以促使瘀滞的气血渐渐通畅。早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脏器机能性障碍。采用行气活血的原则,自拟活血化瘀汤。其中药有:丹参、川芎、枳壳、赤芍、当归、三棱、莪术。其中“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丹参、川芎具有广谱的抗菌、抑菌的作用。七药配合共同达到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从而改善了功能性障碍,增加肠蠕动,促进炎症和血肿的吸收,减轻局部病损,使病程得以控制。中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严重感炎,化脓性炎症,梗阻等。其治疗在用抗菌素的同时,采用清热攻下祛瘀的原则,用活血化瘀汤加大黄、鱼腥草、蒲公英等,如急性胆道感染可配合柴胡疏肝散。胆石症、尿路结石可配合茵陈、柴胡、金钱草、海金砂等。后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空腔脏器穿孔性腹膜炎、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等。治疗采用清热凉血散瘀的原则。《温热经纬》“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只须凉血散血。”此时方剂用犀角地黄汤,方中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既能增强凉血之力,又可防瘀血停滞,四药组合,清热之中兼养阴,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凉血之中并散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另一方面,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现多采用单味大黄粉冲服,既能止血,又能排瘀,减少因瘀血所致的吸收热。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急腹症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使用得当,可获良效。但孕妇、妇女经期慎用。

    作者单位:130051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中医院

作者: 付 晶 2005-6-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