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4期临床医学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60例疗效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介绍鼓膜置管术治疗160例(168耳)分泌性中耳炎。结论此方法可调节中耳负压,使鼓室通气,促进引流,减少腺体分泌,促进鼓室内粘膜上皮恢复正常。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有关分泌性中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介绍鼓膜置管术治疗160例(168耳)分泌性中耳炎。 方法  置引流通气硅胶管留置时间3~13个月。 结果  术后随访6~25个月,治愈率76.2%(128耳),有效率90.5%(152耳)。 结论  此方法可调节中耳负压,使鼓室通气,促进引流,减少腺体分泌,促进鼓室内粘膜上皮恢复正常。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治疗颇为棘手。我科自1988年~2003年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60例(168耳),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168耳)中,双耳8例,单耳152例,男96例,女72例,年龄5~55岁,平均18岁,病程2~24个月。全部患者均诉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经声阻抗及鼓膜穿刺证实为鼓室积液,且行2次以上穿刺抽液为复发者。1.2 置管方法 严格无菌操作,常规75%的酒精消毒外耳道,2%地卡因棉片2~3次鼓膜表面麻醉,8岁以下儿童全麻下置管。用“+”形鼓膜切开刀于鼓膜前下方作“+”形切口,切开鼓膜后积液若为浆液或粘液,可直接应用中耳负压吸引管吸出粘液。若为粘液不易吸净时,可注入浓度为50mg/Lα-糜蛋白酶溶液,待粘胶糜化后再吸引,直到鼓膜内干净为止。应用我科自制的鼓膜置管推进器,见图1:

    图1 置管推进器构造图
   
    平直的推进杆上依次套装推进管和置入管。置入管长6~8mm,前端呈蘑菇头状,可免其脱出切口。推进管套在弯曲后的平面推进杆上,末端再套装前端呈蘑菇头状的置入管。自制的置管推进器和江苏无锡新科技开发实验厂生产的FC鼓膜置管器械相比其优点,手柄弯曲与推进杆不在一条直线上,故术中不影响视野,明视下,术者一手持手柄将推进杆伸入鼓膜切开处,将置入管插入鼓膜的切口内,另手捏住推进管稍向前推,置入管即从推进杆上的头端脱落,留置于鼓膜切口处以达引流的目的。此时且勿用力过猛,以免通气管掉入鼓室内,应操作准确,轻柔,不要损伤鼓室内粘膜。术后口服抗生素1周,也可滴抗生素滴耳液,对粘液或引流不畅者可滴α-糜蛋白酶使粘液糜化,嘱患者勿用力擤鼻,定期随访复查,若3个月以上无积液,咽鼓管功能恢复正常可考虑取管。对粘液型中耳积液及反复发作者可延长留管时间,若分泌物堵塞管腔,可在清理外耳道干痂时用α-糜蛋白酶溶液冲洗管腔。取管后鼓膜遗留的小穿孔一般不作处理,保持外耳道清洁,一般均能自愈。长期干燥又不愈合的穿孔可行鼓膜修补术。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正常症状消失,经取管无渗液表示临床治愈。取管后鼓膜良性愈合或轻度内陷,纯音测听达26dBHL或以上,鼓室曲线A型,1年内无复发者表示痊愈。2.2 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通气硅胶管置留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12耳自行脱管,最短时间为1个月,最长时间为6个月。6耳脱管后痊愈,6耳置管2次,2耳痊愈。112耳一次取管后痊愈,全部治愈128耳(76.2%)。24耳取管后临床治愈(14.3%),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未达26dBHL。12耳反复三次置管,2~3个月又复发,3耳置管后患急性中耳炎,取管遗有鼓膜穿孔。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儿童。但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尚处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之中,现在的观点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并非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必要条件,而感染因素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1] 。另外免疫因素,神经性的炎症机制,各种易患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因素、季节因素、吸烟环境、群体环境、家庭遗传因素、仰卧哺乳姿势、过早的停止母乳喂养等。以上因素也都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临床上表现为耳闷、耳鸣、听力下降,耳部检查示鼓室内陷或呈毛玻璃状,积液较多时常与鼓膜表面隐约可见液体平面如发丝,稍呈凹面,与地面平行,且随患者的头部位置而变动。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声阻抗检查为B型曲线 [2] 。治疗上在改善咽鼓管功能的同时针对病因治疗。腺样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鼓膜造孔置管术的“三联手”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案,目前在世界各国普遍被采用。鼓膜置管术主要使鼓室通气,促进引流。插管后鼓室粘膜上皮渐渐恢复正常,腺体分泌减少,纤毛运动亦恢复 [3] 。本文资料表明,应用“+”字形鼓膜切开刀和自制的鼓膜置管推进器,方法简单,经济有效,除部分年龄偏小儿童患者,多数患者在门诊就可施行。引流确实,改善了既往鼓膜的切开,经外耳道皮瓣下置管及咽鼓管导管注药法的复杂过程。实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李永奇.鼓膜造孔置管术.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142-143.

    2 Morris MS.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9,32:385-390.

    3 陈亮.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概述.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135-136.

    作者单位:300250天津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 

作者: 翟瑞成 李春甲 蒋福山 文 茹 李宏颖 金志鑫 2005-6-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