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5期临床医学

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红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而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的改善非常明显(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红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两组疗效相似。而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的改善非常明显(P<0.05)。 结论  红花注射液是治疗VBI的有效药物。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内科常见病之一,以阵发性眩晕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VBI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或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动脉狭窄或椎动脉受压,导致椎动脉血流受阻。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眩晕,病人大多数呈天旋地转感,一部分为倾斜感,可伴耳鸣、胸闷、恶心、呕吐。现将2002年3月~2004年6月在我科诊治的85例病人的疗效作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病人,年龄35~72岁,平均48.2岁,其中男34例,女51例;病程2个月~16年。来院时均有发作性眩晕;经颅多普勒(TCD)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颈椎CT或X线颈椎片检查提示:58例(68%)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或椎体轻度移位。伴有高血压病或一过性血压升高者32例(38%),血脂异常:胆固醇、三酯酰甘油升高者36例(42%);2型糖尿病者12例(14%)。按照来诊日期随机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的为治疗组,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为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平均观察7天。

    1.2 诊断标准 参照WHO推荐“可能”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1] ,即起病急,2min内出现眩晕,同时合并下列一项以上表现:(1)运动障碍;(2)感觉障碍;(3)单侧或双侧眼一侧视野视力丧失;(4)平衡失调、眼颤、复视、吞咽困难和构音不良等。并且经颅多谱勒(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3 方法 治疗组应用红花注射液(三九企业集团万荣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两组病人均肌注苯海拉明或灭吐灵作对症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王戈鹰 [2] 的方法,根据眩晕缓解的程度分3级。痊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消失,在观察期内无眩晕发作,TCD的血液流速指标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有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缓解,静止时无视物旋转或晃动,但变换头位时可诱发且存在部分伴随症状,TCD的血液流速指标治疗前后有改善;无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见表1、表2。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观察 例(略)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一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 (略)注: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 * P<0.05

    3 讨论

    VBI引发的眩晕属前庭中枢性眩晕,发生的机制是因为内耳前庭对缺血非常敏感。VBI引起内耳听动脉轻微缺血马上出现的眩晕症状。发病突然,缓解较快,但反复发作;眩晕常由转动颈部而诱发(转颈试验阳性),部分病人有颈项背的紧扎疼痛感,手指发麻,这是臂丛神经受压的神经根刺激症状,病人的发病年龄较大,一般在50岁左右,颈椎CT或颈椎X线正、侧、斜位片提示有颈椎病病史。如缺血重者可发生突然短暂昏迷,一过性失语,肢体麻木或乏力,此为椎-基底动脉型TIA,常称“脑卒中先兆”。临床诊断须与美尼尔病相鉴别,美尼尔病属于前庭周围性眩晕,是内耳前庭迷路的水肿或炎症,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眩晕呈天旋地转样,伴耳鸣、眼球水平性震颤、胸闷、恶心、呕吐,随体位变动而症状加重,往往由外感或疲劳而诱发,查电测听+共振以确诊。红花注射液是中药红花的提取物,含有红花黄色素、红花醌苷、红花素、新红花苷等有效成分。其药理作用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心脑血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降低纤维蛋白的含量,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性以及兴奋平滑肌作用。经临床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机制:(1)红花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善脑的后循环血管供血;(2)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3)兴奋血管平滑肌,降低椎动脉阻力及缓解血管的痉挛;(4)提高缺血部位的血流量;(5)镇痛、镇静、抗惊厥的作用。通过上述的各种作用,调节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以改善脑干、小脑及枕叶的缺血缺氧状态,消除眩晕及其他并发症状。    复方丹参注射液内含丹参与降香,实际有效成分为丹参。据现代医学研究,丹参含丹参酮Ⅰ、Ⅱ A 、Ⅱ B ,二氢丹参酮、3,4—二羟基苯甲醛,儿茶精和维生素E等,能够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 [3] ,降低血脂 [4] ,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血中纤溶活性。应用丹参的药理作用可有效治疗VBI引发的眩晕。本研究通过观察红花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VBI,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红花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同样有效。但治疗组的自身先后对照,眩晕症状的缓解、TCD示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的改善非常明显(P<0.05),说明红花注射液作用快、疗效高、疗程短,且安全(无输液反应及肝肾损害等),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预防TIA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 Recommendations on strok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Report of the WHO Task Force on Stroke and other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Stroke,1989,20(10):1407-1431.

    2 王戈鹰.尼莫通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6(3):167-168.

    3 李永春,丁绪亮.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74,236.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29-330.

    作者单位:528500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人民医院急诊科 

作者: 陈高华 2005-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