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9期经验交流

从《千金方》有关理论浅议中医临床护理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千金方》中许多理论可运用于中医临床护理。根据其相关知识,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掌握中医治病的原理。掌握中医医疗的特点和方法。发扬中医的优良传统医德。...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千金方》中许多理论可运用于中医临床护理。根据其相关知识,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掌握中医治病的原理;掌握中医医疗的特点和方法;掌握饮食宜忌;掌握选用中药剂型和服药方法;发扬中医的优良传统医德。
       
   
  中医学理论及其相关知识和方法在医学实践中独具特点和优势。笔者认为,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必须正确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并在临床上辨证施护,方能促进医护合作,进而提高医疗效果;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中的许多理论可运用于护理实践。笔者从事护理工作20年,近年又系统学习了中医护理学知识,深深体会要到达此目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掌握中医治病的原理
    
  中医治病有一整套严格的理法方药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才能主动执行医嘱,配合医生观察病人顺、逆、险等病情变化,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记录护理工作的情况,特别是遇到病情危急变化时及时向主诊医师反映,以便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学习中医治病原理,首先是要学习阴阳变化规律。这是中医能“得病之情”,才能做到“治病必求其本”的根本所在。因为中医对生命机能、病情变化是从整体观念认识的,该整体观念的基础可认为是阴阳变化规律。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如疾病产生、病变部位、疾病性质、疾病转归,治疗法则等等,均从阴阳变化规律入手。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1] 。”中医认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的标志是阴平阳秘。当生理机能失调发生疾病时,就要找出阴阳偏胜偏衰所在,进行平衡协调,使阴阳恢复平衡运动状态。至于如何具体调整机能的平衡,中医是根据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疾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疾病的主次缓急,提出治分标本、先后缓急、正治反治等法则。中医治病所反映的是治“人”而非孤立的治“病”,因而更符合生命科学的基本规律。鉴于此,若要在护理过程中当好医生的助手,必须学好中医的基本理论,例如从望、闻、问、切四诊的过程中,学会中医区别阴阳变化规律的方法,主动及时地向主诊医生反映病情的变化。特别是对望诊要注意昼夜阴晴相参、气质虚实不同相参、老少不同相参、居养劳逸相参、一日内温湿度变化不同相参、五色交错相参和气色部位声音宜忌合参,从而配合主诊医生在诊治病人时提醒用药上的宜忌 [2] 。护理工作人员较之医生和病人接触时间更多,因而便于比较详细地观察患者的气色和病情变化,有助于随时了解病情的顺、逆、险等,从而可随时向主诊医师通报以便及时处理,必要时采取中西两法进行抢救,以免贻误病情。
    
  2 掌握中医医疗的特点和方法
    
  做到这一点对于充分发挥中医医疗的优势和特点是极为重要的。如小儿麻疹忌吹风;急惊风用生油喷面可易苏醒;妇女经期下腹部冷痛宜保暖;虚寒腹泻者腹部亦宜保暖;心律不整可针刺内关;休克针刺人中或涌泉有助于复苏;吐血可急服鲜童尿;吐血戴阳证气随血脱者急用热酒浸脚等 [2] 。实际上中医还有其它许多防病治病的独特手段,其中大多均可在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选用。

  3 掌握饮食宜忌
    
  中医特别重视疾病治疗中的饮食宜忌。如化脓性中耳炎,忌食鸡蛋、鸭蛋;内外科感染性疾病忌食烟酒、辛辣和雄鸡、鲤鱼、鹅鸭、青(黄)瓜、茭笋、竹笋等食物;消化性溃疡忌食香蕉、沙葛、芋头之类;感冒咳嗽忌食肥肉、鸡、鹅等肥腻食物;水肿忌食盐;黄疸、泄泻忌食油腻;温热病初愈之际,应忌肥腻滞胃胀中的食物,以免余热不易退清,并发生食复症 [2]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更应该掌握应用食物疗法,妥善安排病人膳食,从而配合治疗以补充药力之不足。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明确指出:用食平疴以释情迟疾者可谓之良工,又谓“是以治病用药力,惟在食治将息得力,太半于药有益,所以病者务在将息节慎。节慎之至,可以长生,岂惟愈病而已。” [3] 由此可见,食物疗法是中医医护的一大优势和特点。
    
  4 掌握选用中药剂型和服药方法
    
  中医除了沿用汤剂外,尚有很多其他剂型,如内服外用的散剂、片剂、锭剂、丸剂、膏剂、酒剂、露剂,以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草药注射液、胶囊、冲服颗粒剂,浓缩安瓿和喷雾剂、速溶冲服药等等,剂型日益丰富多彩。但选用何种剂型则与用药法则和疗效有关,如果选用不当,有时候不但不能发挥疗效,甚至会贻误病情。例如银翘散、藿香正气散,如制成大蜜丸,则对感冒、消化不良疗效较差;外科疮疡的红肿热痛,如用硬膏药封贴,不仅无效甚至会加重病情,但若选用粉末调煮外敷则疗效较好;溃疡伤口应选用软油膏,皮肤痒疹则选用水样霜膏,疗效各得其宜。《千金要方》引用张仲景言云:“欲疗诸病,当先以汤荡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散能逐邪,风气湿痹表里移走,居无常处者,散当平之;次当用丸,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诸坚癖,进饮食,调和营卫,能参合而行之者可谓上工。” [3] 中医认为“丸者缓也”,但从制做丸剂的工艺流程来说,由于不同的赋形剂导致药物成分的释放和吸收很有差异,因而不能一概而论:水泛丸崩解最易,与服用散剂效果接近,且有易于服食之优点;大蜜丸含炼蜜量达1:1以上,因而含药量相对较少,“丸者缓也”主要是指这个剂型而言,适合病情已缓解而需要作善后调养和巩固疗效者;又如蜡丸与糯米糊丸硬度大,崩解和药力释放慢,可防止剧烈成分刺激太大。《千金要方》中对服汤、酒法均有规定:“凡服汤大法,皆一日分为三次服;凡服酒者,要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断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知为度,切不可令至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另外还指出:“凡饵汤药、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则易消,与药相宜;生则难消,复损药力。” [3]
    
  从事中医护理的人员还须熟习中药的形、色、气、味,以便能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当接到配备投煎的中药或其它剂型,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核对,并熟练掌握煎药的程序和方法、药性与火候水量和服药方法、时间,如对先煎、后下、烊化、另炖和包煎等特殊入药法;温服、冷服、冲服、顿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睡前服等服药法等均须按医嘱认真履行,以在防止出现差错事故的基础上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

  5 发扬中医的优良传统医德
    
  医护人员的态度和情绪对病人有直接影响,高尚的医护德行,是保障治疗效果所必需的重要因素。患者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病情不一、性格不同,但由于受病痛折磨以及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常会产生焦急不耐烦,以至偏激的情绪。作为医务工作者,每事都要耐心解释,态度和霭,工作严谨细致,才能取得病人信赖,以避免病人产生不安全的感觉,因此工作时要专心致志,切忌态度生硬,谈天说笑,出言不逊,更不能恶语伤人。《千金要方》指出医务人员的应有的工作态度是:“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3] ;《黄帝内经》则指出对患者,医务人员应“数问其情,以从其意。” [1] 意即医务人员要多了解病情,以做出正确诊断和施治;对于病人的困难和需要,应尽可能给予解决,务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消除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负性情绪地刺激,并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医护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北京中医学院主编.内经释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278,117.
   
  2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125,278.

  3 唐·孙思邈撰.刘更生,张瑞贤等点校.千金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14. 

  作者单位:730000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 

作者: 杨云莲 2005-6-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