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7期病例报告

异位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1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表现为三主征:即口腔干燥病,干燥性角、结膜炎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异位的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文献中少见报道,我科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骨关节系统无异常发现,左胸锁头肌上1/3处前缘有一3cm×4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无触压痛,于1......

点击显示 收起

    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表现为三主征:即口腔干燥病,干燥性角、结膜炎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其病因至今仍不清楚,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反应性增生而不是肿瘤,而且可能是自身免疫或结缔组织病在涎腺的表现。

异位的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文献中少见报道,我科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左颈部无痛性肿块渐进增大半年,于1997年12月14日收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骨关节系统无异常发现,左胸锁头肌上1/3处前缘有一3cm×4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无触压痛,于1997年12月17日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后送病理检查,报告为左颈淋巴结转移癌,鼻咽部体格检查见鼻咽顶腺体样组织残留,咽隐窝、圆枕及其它各处未见明显异常,钳取鼻咽顶部组织连同手术后肿块组织蜡块送外院会诊,鼻咽部组织的病理结果为慢性炎症,颈部肿块病理结果为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异位涎腺。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无复发。

2 讨论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真正原因尚未明,近年来大多认为是sjogren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与自身免疫有关,故此病又名自身免疫性涎腺病、肌上皮性涎腺炎等。一般认为,腺泡细胞的坏死系抗原抗体反应的结果。腺泡受损后释出的抗原,同腺内淋巴样组织接触后形成的抗体,又与抗原起反应,进一步损及腺泡上皮,从而构成恶性循环。电子显微镜下,也证实管上皮的胞浆内含有抗体。腺上皮坏死后,伴之以肌上皮增生和淋巴组织细胞(巨噬细胞)的侵入,之后肌上皮退行性变,并析出玻璃样物质,终致肌上皮岛的广泛性玻璃样变和腺实质为淋巴组织细胞所取代。从而说明,此病属于病理免疫性病变,也有人认为此病属瘤性病变,文献上有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恶变的各种报告 [1] 。

本例病理组织学证实来源于颈部的异位涎腺,较为罕见。分析本病例误诊原因,首先临床上仅表现为颈部的肿块无痛性增大,缺乏典型的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症状及体征,临床医生的诊断局限于颈部肿瘤。其次,病理切片观察:淋巴结内散在大小、形状互异的上皮团块肌上皮岛,误诊为淋巴结转移癌。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上皮团块中增生的上皮细胞多为短梭形,核膜、核仁不明显,染色质均匀,无异型性,有的上皮细胞形成腺腔样结构,且腔内含嗜酸性物质,这些均为良性标志,但诊断时未予注意。

关于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与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鉴别:前者一般病程较长,生长缓慢。组织学观察上皮岛较小,分布相对均匀,无异型性,可见残余导管,腔内含有嗜酸性物质沉积;后者病程短,一般可找到其他部位原发病史,癌巢常为大片状,分布不均,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多见,肿块内找不到残留上皮岛或导管。

参考文献

1 同济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编著.外科病理学,第2版.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69-70.

作者单位:528244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医院

作者: 程德军 2005-8-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