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12期药物与临床

浅谈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来源:INTERNET
摘要: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成年人显著增高。因此,老年人住院率和用药率也逐年增高。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由于年龄增长,器官功能老化,机体内环境调节功能的减退,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解、消除等均会发生改变。...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科学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得以逐渐延长。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成年人显著增高。因此,老年人住院率和用药率也逐年增高。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由于年龄增长,器官功能老化,机体内环境调节功能的减退,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解、消除等均会发生改变。在一人多病、多药的情况下,各种药物之间也会发生相互影响。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对药物反应的特性合理用药。
     
  老年人胃酸分泌少,胃液pH值高,均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和吸收,由于血流量减少,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少老年人口服药物无效或效果不明显,就与药物吸收不良有关。由于脏器血流量逐渐减少,脏器功能也因此逐渐减退,其中以肝、肾尤为突出。肝脏对药物代谢速率和清除率减低,如普萘洛尔、奎尼丁、奎宁、氨茶碱、甲苯磺丁脲、地西泮、西咪嗪等,用药时要注意减少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同样据临床观察,30岁以后的成人,肾功能平均每年减低1%,因此,以肾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氨基苷类、奎诺酮类、地高辛、西米替丁等也要注意减少用量或延长间隔时间。老年人的用药原则:(1)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尽量减少不必要用药,临床用药以诊断明确、治疗目的明确为前提。剂量宜小、用药宜简。对不明原因的症状及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的老年病,不宜首选药物治疗,而应重视调整生活方式、心理治疗、物理疗法等有效的非药物方法。(2)加强老年患者用药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3)剂量调整:治疗指数较小的药物应严格遵守剂量个体化原则,必要时要检测血药浓度;主要由肾脏排泄药物,应注意观察肾功能改变,并据此调整剂量;中枢神经抑制药必须减量使用,初始剂量以成人常用量的1/2~1/3为宜。(4)合理处方,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首先,向老年人详细说明疾病的性质,按处方用药的意义;其次要简化用药方案,避免同时用多种药物,每次处方量不宜过多,以免因失误而超量服用。第三、药物包装应醒目易于辨认,方便开启,衰老患者应由专人照顾。
   
  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1)适当减少剂量:除β受体阻滞剂及异丙肾上腺素外,对症治疗药物应酌情减量,一般减少成人剂量的1/3,尤其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镇静及催眠药、麻醉药等。(2)控制输液量及速度,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常常减低,尤其是身患心血管疾病者,静脉输液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因血容量骤增而诱发肺水肿和循环衰竭。一般每天控制在1500ml以内,输生理盐水每天不超过500ml。必须强调的是:控制输液速度比控制总量更重要。输注葡萄糖溶液要注意监测调控血糖水平。
   

  作者单位:250031山东省济南市三爱富公司职工医院

作者: 魏乐 杨宝泉 张兆英 2005-8-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