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5期中医中药

补中益气丸加味治疗慢性泄泻82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慢性泄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为2~4周的复发性腹泻。该病治疗方法很多,但治愈率不高,易反复发作。自2001~2004年,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采用补中益气丸加味治疗慢性泄泻8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慢性泄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为2~4周的复发性腹泻。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中老年为多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多于正常人,粪便稀薄,甚至完谷不化,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该病治疗方法很多,但治愈率不高,易反复发作。自2001~2004年,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采用补中益气丸加味治疗慢性泄泻8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均来自本院的门诊患者,其中男25例,女57例;年龄40~76岁,其中,<50岁12例,51~60岁30例,61~76岁40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82例中大便每日8次者1例,>5次者17例,3~4次者59例,2次者5例;有形寒肢冷症状者56例,腹痛、腹胀者48例。

  1.2 纳入标准 经X线、结肠镜检查排除了其它脏器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如直肠肛门病变、肌力减退、内分泌、代谢性等疾病)而引起的腹泻。大便常规化验:消化不良样改变20例;细菌培养:霉菌感染者1例。
   
  根据中医辨证,临床分为2型:(1)脾胃虚弱、寒湿困脾型:症见腹痛腹胀,肢体倦怠乏力,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或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滑。(2)脾肾阳虚型:症见五更泻,腹痛,肠鸣则泻,泻后则安、腹部隐隐作痛,腰膝酸痛,形寒肢冷或腹胀,舌淡苔白脉沉细。
   
  1.3 治疗方法 (1)脾胃虚弱,寒湿困脾型:口服补中益气丸15粒,每日3次,加服藿香正气软胶囊4粒,每日2次。(2)脾肾阳虚型:口服补中益气丸15粒,每日3次,加服金匮肾气丸10粒,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同时观察大便次数、形寒肢冷、腹痛、腹胀等症状改善情况,观察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愈60例占73.17%,好转19例占23.17%,未愈3例占3.66%。有效率为96.34%。
   
  2.3 症状改善情况 大便次数:每日大便次数>5次的17例中,有14例改善为每日2次,3例无明显变化。每日3~4次的59例中有52例改善为每日2次或1次,5例改善为2天1次,2例无明显变化。每日2次的5例中,均改善为每日1次。
   
  2.4 复发情况 对其中的30例有效患者随访3个月,复发 5例,近期复发率16.7%。
    
  3 讨论
    
  泄泻又称腹泻,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如糜,甚至如浆水样。分急性、慢性两类,前者因外邪或饮食所伤,实证居多;后者因脾胃虚弱或肾阳不振,命门火衰,致脾阳不振,使脾阳、脾气不足,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肾阳虚不能助脾腐熟水谷,完谷不化,湿积滞泛溢肠间,均能导致泄泻。“湿胜则濡泄”。历代医家均将“脾胃虚弱”、“寒”、“湿”作为腹泻的主要病因。夕泻多脾虚,日久又可致肾阳虚,肾阳虚又不能助脾腐熟水谷,久之中气下陷,气虚中气下陷,均可导致气滞不畅。这就是在临床可见到虚症,也可出现腹痛腹胀的原因。所以我们在临床治疗上采取提升中气,益气补中,健脾祛湿,以补中益气丸为基础的治疗原则。寒湿困脾型加服藿香正气软胶囊,升清降浊,化湿并能行气,二者配合达到补而不留邪,分利而不太过的祛邪扶正的治疗原则。脾肾阳虚型,同样在口服补中益气丸的基础上加服金匮肾气丸,补肾壮阳,温养命门之火,以助脾阳,振奋脾阳,温通脾阳,补足中气,才能使脾胃腐熟水谷,运化水湿,升清降浊。在温肾健脾,益气补中,祛湿的治病求本的原则上,达到治愈慢性腹泻的目的。

  作者单位:266002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

作者: 崔芙蓉 曲辉 张晓红 2005-8-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