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8期

肩关节神经阻滞术治疗中风后肩峰综合征48例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风后肩峰综合征患者48例行肩关节神经阻滞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临床中风后肩峰综合征患者48例,用肩关节神经阻滞治疗与单用内科保守治疗25例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结论中风后肩峰综合征患者应用肩关节神经阻滞治疗可极大减轻致残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风后肩峰综合征患者48例行肩关节神经阻滞术后的康复效果。 方法  选择临床中风后肩峰综合征患者48例,用肩关节神经阻滞治疗与单用内科保守治疗25例相比较。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2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中风后肩峰综合征患者应用肩关节神经阻滞治疗可极大减轻致残率。
  
  【关键词】  肩关节神经阻滞术;中风;肩峰综合征
           
  脑中风后1~2个月,病情得到控制后,很多卒中患者因肢体瘫痪并重力下垂作用致肩关节半脱位,形成肩峰综合征,患者出现疼痛,肩关节肿胀,严重影响了肢体功能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其73例均为确诊的脑中风首发肩峰综合征患者,肌力3~5级,均拍肩关节片明确为肩关节半脱位,治疗组48例,采用肩关节神经阻滞术,对照组25例,常规服活血化瘀药物并用绷带将病变的上肢肢体抬高至胸乳头平面。

    1.2 方法

    1.2.1 神经阻滞液 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 12 500μg,醋酸泼尼松龙1ml,生理盐水10ml。

    1.2.2 阻滞方法 肱二头肌短头及长头附着点在肩关节附着点垂直进针3~4cm,回抽无血,患者针刺胀感明显时,分别予镇痛液5ml,每5天阻滞1次,15天为1个疗程。

    1.2.3 对照组 常规用通心络、三七片、芬必得等口服,并用绷带将患肢抬高,保持肩关节的功能位。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3 讨论
    
  治疗组采用神经阻滞疗法,局部直接用药,使含激素、麻醉药、营养神经药物直接注入病变区,达到镇痛营养神经,消除无菌性炎症,改变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逆转病理变化,阻滞肱二头肌长头附着点时,关节间隙窄,进针难度较大,推药时阻力较大,部分老年患者可在20ml注射器下更换5ml针头,以减轻注射时疼痛感,肱二头短头附着点进针时,注意勿刺向肺脏方向,利多卡因有镇痛作用,过敏反应少见,醋酸泼尼松龙为肾上腺皮质类激素,具有直接抗炎,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促进新陈代谢,用量在1ml左右,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关节粘连,此方法用于治疗肩峰综合征有效率91.7%,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绵阳,绵阳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黄 杰)

作者: 张颖董明江华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