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9期

油性皮肤头部伤口及双前臂手术切口感染1例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患者伤后曾在外院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双上肢石膏固定并静脉滴注先锋霉素(具体药名、药量不详)治疗。查体:神志清楚,皮肤明显油性。头顶有两处分别长约7cm伤口,已缝合,换药见局部红肿触痛。伤后9天,行头部伤口拆线,针孔有黄色粘稠脓液流出,用碘伏棉球擦拭消毒。...

点击显示 收起

  患者,男,31岁。主因被人打伤双前臂及头部6天入院。患者伤后曾在外院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双上肢石膏固定并静脉滴注先锋霉素(具体药名、药量不详)治疗。查体:神志清楚,皮肤明显油性。头顶有两处分别长约7cm伤口,已缝合,换药见局部红肿触痛。双上肢石膏固定牢靠。X线示:左尺骨中段粉碎骨折,远端向外错位0.8cm;右尺骨中下段粉碎骨折,远断端向外后错位0.3cm。血常规:WBC11.1×10 9 /L。给予左氧氟沙星0.2g,甲硝唑0.5g分别每日2次静脉滴注。伤后9天,行头部伤口拆线,针孔有黄色粘稠脓液流出,用碘伏棉球擦拭消毒。应患者要求于伤后8天行左尺骨骨折切开复位,三角针髓内固定及石膏托外固定术,手术顺利;右尺骨骨折继续石膏固定。术后第4天,换药见左前臂伤口局部红肿,有较多黄色粘稠脓液,给予碘伏棉球擦拭清除脓液并外用庆大霉素。术后第6天,换药见左前臂伤口脓液明显减少。术后第8天,X线摄片见:右尺骨骨折错位较前加重,随即二次手术行右尺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麻醉满意后,用肥皂水刷洗术野皮肤,并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后消毒铺单,手术顺利。术后抗生素换用克林霉素0.9g、甲硝唑0.5g,分别每日1次静脉滴注。二次手术后第2天,换药见左前臂伤口干燥无脓,右前臂伤口局部又感染化脓,脓液色黄粘稠,但脓液量较左侧伤口首次换药时明显减少。二次手术后第5天,换药见右前臂伤口局部仍有少量脓液,患者要求出院。
   
  讨论:开放伤口和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伤口污染程度以及患者皮肤的清洁程度及性状有关,且以葡萄球菌感染最常见。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人类皮肤及黏膜等处广泛存在,常隐藏在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正常皮肤的酸性膜以及皮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但是油性皮肤的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使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失调,致病菌数量增加且用常规清洗消毒方法不易清除,若再有伤口出血为细菌提供良好的培养基就更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化脓。结合本病例特点:(1)皮肤明显油性;(2)头部开放伤口及双前臂手术切口均感染化脓;(3)脓液性状色黄粘稠;(4)应用了某种先锋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均未能完全杀灭病原菌而阻止感染发生;(5)用肥皂水刷洗,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术野皮肤,可以清除部分病菌而使化脓减轻;(6)术后早换药、勤换药,及时清除伤口脓液,外用碘伏及庆大霉素可有效防止感染扩散。得到如下教训:(1)油性皮肤患者的伤口和手术切口更容易感染;(2)术前应反复地用肥皂水刷洗术野皮肤,增加碘伏消毒次数,以便清除和杀灭更多的病菌;(3)术中认真止血,严密缝合伤口深筋膜层,减少出血;(4)术后早换药、勤换药,发现感染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向深部扩散;(5)结合伤口分泌物或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作者单位:075400河北怀来,怀来县医院骨科

  (编辑:黄 杰)

作者: 张晓东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