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9期

蒙山朝鲜伊蚊种群生态习性的调查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蒙山朝鲜伊蚊种群的生态习性,为今后除害灭病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朝鲜伊蚊孳生地分布广泛,700~800m处为优势蚊种,有2个明显的活动高峰,前一个高峰发生在日落后1~2h,第二个高峰出现在日出前1~2h,种群动态季节消长呈单峰式,兼吸人血及畜血,而更偏重于吸牛血,具有强烈的外食性,属于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蒙山朝鲜伊蚊种群的生态习性,为今后除害灭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通过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牛体诱捕法、人帐扣捕法及挥网法等捕获成蚊,分类记数,并记录相关环境气象因素。 结果  朝鲜伊蚊孳生地分布广泛,700~800m处为优势蚊种,有2个明显的活动高峰,前一个高峰发生在日落后1~2h,第二个高峰出现在日出前1~2h,种群动态季节消长呈单峰式,兼吸人血及畜血,而更偏重于吸牛血,具有强烈的外食性,属于野栖性蚊种。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制约,共同对朝鲜伊蚊产生作用。 结论  朝鲜伊蚊活动范围广泛,为野栖性蚊种,夏天的晚上应尽量减少户外宿息。
    
  【关键词】  蒙山;朝鲜伊蚊;种群;生态习性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bionomics of the Aedes koreicus at different of Mengshan mountains
     
  JING Xiao,LI Zhao-huang,HUO Xin-bei,et al.

  Center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handong,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bionomics of the Aedes koreicus at different of Mengshan mountains and influence factors.Methods Applied these ways of the mosquito net trap,catching with a net to catch mosquitoes,and trap catching with a men or an animal.and recor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Results The breeding sites of the Aedes koreicus were wide-ranging.The biting active of the Aedes koreicus mainlywas at night,there are two peak period at a biting cycle,the former was higher than the latter.The active period is one peak period in an an-niversary,itwas from last ten-day period of July to the first ten-day period of August.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bionomics of the Aedes koreicus.Conclusion The Aedes koreicus was an outdoor mosquito,so we ought to avoid camping in the summer.
   
  【Key words】 Mengshan mountains;Aedes koreicus;species;bionomics
      
  朝鲜伊蚊是我国较为常见的蚊种之一,它的医学重要性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关它的生态习性及生物学特点的研究报道甚少。笔者在蒙山不同海拔高度进行蚊虫调查时,发现在700~800m处是朝鲜伊蚊蚊虫群落的优势蚊种,为了更确切地掌握朝鲜伊蚊的生态学特点,为今后除害灭病提供可靠的依据,从1988年以来,我们根据蒙山植被特点,分成了3个垂直层次进行了10余次朝鲜伊蚊种群生态习性的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蒙山植被概述 蒙山是山东省第二高峰,海拔高度1156m,地形复杂,为山地丘陵带,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海拔高度在400m以下为丘陵阔叶林带,400~800m间为次生阔叶林带,800m以上为针阔混交林带。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变化显著。山上、山下温差一般为4~6℃。环境条件适合蚊虫孳生,蚊种繁多。

    1.2 原始数据的取得 (1)根据蒙山植被特点,分为3个不同海拔高度进行蚊虫调查,调查点分别设在200~300m,700~800m和1156m,依次指定为Ⅰ、Ⅱ、Ⅲ调查点。每一调查点再设立3个水平采集点,彼此间相距约30~100m。(2)在成蚊调查中,使用了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牛体诱捕法、人帐扣捕法及挥网法等 [1] 。采集时,先测算出所调查的蚊虫群落区域面积,一般指定为400m×200m。然后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计数。每月调查1次,调查时间为16:00至次日16:00。在有蚊虫孳生的积水处或容器中,用塑料勺(容积约50~500ml)捞取的蚊幼虫,以15勺捞取蚊幼虫的平均数作为蚊幼虫密度。然后将部分蚊幼虫带回实验室待羽化后鉴定蚊种记数。每次采样均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同时测定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度等环境气象因素。

  2 结果
    
  2.1 孳生习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朝鲜伊蚊在蒙山的主要孳生地有山涧溪水、石穴(窝)、水缸、积水坑、猪食槽、小型容器。在200~300m以下,多集中于居民村的瓶瓶罐罐、坑窝、树洞,水质多混浊;700~800m主要是在山涧溪水、石穴(窝)、雨水坑等中孳生,水质多清澈;在山顶处则于井水中发现。朝鲜伊蚊即可与其它蚊种共生,也可独立孳生。朝鲜伊蚊在蒙山的孳生习性及垂直分布情况如表1。

    2.2 分布特点 朝鲜伊蚊在不同垂直层次的蚊虫群落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在200~300m处是常见蚊种,700~800m处为优势蚊种,而在1156m处则为稀有蚊种。因此,笔者主要在700~800m处对朝鲜伊蚊种群进行生态习性的观察与分析。

  表1 朝鲜伊蚊在不同垂直层次的孳生情况 略
    
    2.3 昼夜叮刺周环 在700~800m处,朝鲜伊蚊是优势蚊种,适合进行昼夜叮刺周环的观察,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朝鲜伊蚊从14时开始捕捉到,有2个明显的活动高峰,前一个高峰发生在日落后1~2h,即在20时前后出现,到23时逐渐消失。第二个高峰出现在日出前1~2h,即在凌晨5时许,9时逐渐消失。前一个峰值明显高于第二个峰值。

    2.4 季节消长 在700~800m处,进行了朝鲜伊蚊的季节消长观察,结果表明,种群动态季节消长则呈单峰式,7成蚊在6月下旬开始出现,7~8月份形成高峰,9月份密度逐渐降低,10月中旬成蚊消失,是单一峰值。

    2.5 吸血习性 使用不同的采集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朝鲜伊蚊的吸血习性是兼吸人血及畜血,而更偏重于吸牛血。在700~800m处,7~8月份朝鲜伊蚊的活动高峰时,比较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牛体诱捕法、人帐扣捕法及挥网法捕获的蚊虫数量可以看出,牛体诱捕的数量最多。见表2。
    
  表2 不同的采集方法捕蚊数比较 略
    
    2.6 栖息习性 朝鲜伊蚊在夜间吸血,饱血后在血源场所停留片刻即飞离血源。白天用帐扣法或挥网法均可在孳生地附近的草丛中和灌木丛中捕获到。另外,在污水坑或清水坑等蚊虫孳生地旁边潮湿的草丛处亦可发现,而在厩舍内却很少发现。

  3 讨论
    
  3.1 对于朝鲜伊蚊种群生态习性的观察报道甚少 [2] ,所阐述观点因地而异,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朝鲜伊蚊的昼夜叮刺周环均有日落后1~2h和日出前1~2h两个活动高峰,种群动态季节消长则呈单峰式,7~8月份形成高峰。朝鲜伊蚊在不同垂直层次的分布是不同的,在200~300m处是常见蚊种,700~800m处为优势蚊种,而在1156m处则为稀有蚊种,其原因尚需进一步探明。

    3.2 环境因素对朝鲜伊蚊的昼夜叮刺周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比较气象因素对朝鲜伊蚊昼夜诱捕数量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度为正相关,说明随着温度和光照度的升高,朝鲜伊蚊的活动也相应增多,捕获的蚊虫数量也就越多,在700~800m处,6月份温度回升,为15.3~18.6℃,朝鲜伊蚊的数量开始增加,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昼夜叮刺周环,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为25.6~27.8℃,蚊虫的活动达到高峰,9月份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朝鲜伊蚊的活动受到抑制,数量亦随之降低,11月份以后平均气温在10℃以下,朝鲜伊蚊的昼夜叮刺周环消失。光照度与蚊虫的叮刺周环关系亦非常显著,朝鲜伊蚊所形成的两个高峰均与光照度有关。而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蚊虫昼夜诱捕数量则为负值,且相关性很小,这就意味着随着相对湿度增高和风速的增大,朝鲜伊蚊的活动有减少的趋势,捕获的朝鲜伊蚊数量也较少。通过比较正相关系数值与负相关值可以看出,其绝对值是前者大于后者,说明温度和光照度对蚊虫昼夜叮刺周环的影响要比相对湿度和风速为大。为此笔者可以说影响朝鲜伊蚊昼夜叮刺周环的环境因素中,温度和光照度是主要因素,相对湿度和风速次之,降雨量的影响最弱。朝鲜伊蚊的季节消长亦受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外在环境因素又分为密度制约因素和密度非制约因素 [3] ,后者主要是环境气象因素,在内在因素相对比较稳定时互为补充,共同对朝鲜伊蚊的孳生和繁殖发生作用。降雨量、温度及土壤的相对湿度是影响朝鲜伊蚊季节消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朝鲜伊蚊的密度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增大,反之亦然。而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弱。由此可以看出,各种环境气象因素在朝鲜伊蚊昼夜叮刺周环、季节消长及整体的种群动态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但一定是综合性影响,强调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

    3.3 从调查结果来看,朝鲜伊蚊具有强烈的外食性,属于野栖性蚊种 [4] 。因此网捕法在观察朝鲜伊蚊种群季节消长方面具有许多优势,是一种较可靠的方法。在9~11月份,环境气温较低,蚊虫的叮刺活动减弱,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所诱捕的成蚊数量显著减少,不能反映朝鲜伊蚊种群的真实情况。而网捕法此时所捕获的成蚊数量却并没有减少,而且简便易操作。故网捕法是调查朝鲜伊蚊种群季节消长方面的主要方法,更能体现朝鲜伊蚊种群的季节动态变化。而朝鲜伊蚊的叮刺活动主要是在夜间,这时的光照度很低,网捕法和人体诱捕法所诱捕的成蚊数量较少,不能反映朝鲜伊蚊叮刺活动的真实情况。而人帐诱捕法此时所捕获的成蚊数量却并未受影响,故应是调查朝鲜伊蚊昼夜叮刺周环方面的主要方法,更能体现朝鲜伊蚊种群叮刺活动的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1 武秀兰,霍新北,景晓.实用医学昆虫学实验技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27.

    2 张希增.蒙山蚊虫种类垂直区系分布的调查报告.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89,2(1):50-52.

    3 丁岩钦.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北京:科技出版社,1980,98-126.

    4 P W Price著.北京大学生物学昆虫学教研室译.昆虫生态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12-335.
  
  作者单位:1 250014山东济南,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250014山东济南,济南市历下区卫生防疫站

  (编辑:一 坤)

作者: 景晓 李兆凰 霍新北 张世水 宫学诗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