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0期

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了解脂肪肝的发病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门诊和住院脂肪肝病例和非脂肪肝对照者为对象,研究分析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度、重度脂肪肝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结论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与脂肪肝发病密切相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了解脂肪肝的发病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以门诊和住院脂肪肝病例和非脂肪肝对照者为对象,研究分析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中度、重度脂肪肝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肥胖、饮酒、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与脂肪肝发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  脂肪肝;发病情况;相关因素
      
  脂肪肝发病率有迅速增加的趋势,已成为慢性肝病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 。为分析了解脂肪肝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以2004年1月~2005年2月某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150例脂肪肝病例为病例组,以150例非脂肪肝者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50例脂肪肝病例均为某医院2004年1月~2005年2月门诊和住院的病例,选择年龄和性别相仿的非脂肪肝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共150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2002年10月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和B超诊断符合2002年10月南京会议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2,3] 。但应排除以下因素:营养不良、静脉高能营养治疗、小肠改道手术治疗肥胖症、药物或工业毒物(如四环素、四氯化碳、黄磷和胺碘酮)、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长程糖皮质激素治 疗)以及一些慢性感染与炎症(如炎症性肠病、慢性结核病)等引起,(1)症状体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肝区不适和肝脾肿大;(2)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①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肝回声大于脾肾回声);②肝深部回声衰减;③肝内血管显示不清。上述3项中具备第①项,加第②或第③项中任何一项;或者CT检查见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较脾脏CT值低5~10HU;即可确诊脂肪肝;可分为: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远场回声衰减部明显,肝内血管结构清晰;中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密集强,远场回声衰减,血管结构模糊;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密集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显著,肝内血管结构不清,无法辨认 [4] 。(3)肝脏酶谱检查ALT升高;(4)血脂(TG)≥1.7mmol/L。

    1.3 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身高、体重、BMI、症状、体征、血脂等指标以及研究对象相关因素如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 ,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为:超重:BMI≥24kg/m 2 ;肥胖≥28kg/m 2[5,6] ]。

    1.4 研究方法 首先制定统一调查表,对某门诊和住院确诊为脂肪肝者150例和非脂肪肝者为对照组150例,经过自填调查表后,整理、统计、分析。设备:采用日立07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和血脂;谷丙转氨酶(ALT)测定试剂盒购自HITACHI7080专用包装试剂,日立仪器(苏州)有限公司产品,方法:TFCe推荐方法、速率法,总胆固醇(TC)测定按试剂盒购自HITACHI7080专用包装试剂,日立仪器(苏州)有限公司产品,方法:三种酶法,甘油三酯(TG)测定按试剂盒购自HITACHI7080专用包装试剂,日立仪器(苏州)有限公司产品,方法: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彩超(美国惠普产品),CT(美国产品Max640)。

    1.5 统计学处理 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共300例,其中病例组150例(男88例,女62例),对照组150例(男80例,女70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分布方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对比 (略)
   
    2.2 脂肪肝的发病特点 按脂肪肝的程度将150例病人分为轻度27例,中度69例,重度54例(表2)。中、重度脂肪肝的临床症状较轻度明显。表2 脂肪肝程度与临床表现 例(略)

    2.3 脂肪肝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肥胖、饮酒、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项目的差异有显著性,详见表3。 表3 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分析 (略)
   
    3 讨论

    3.1  脂肪性肝病严重威胁人群健康 脂肪肝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获得性疾病,其发病特点与病因和病理程度有关 [4,7] 。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许多人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卫生保健知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上海“白领”的单纯脂肪肝病流行率高,可能与白领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体力消耗又相对减少,且常有过量摄食、吃零食、吃夜宵等不规则的饮食方式有关 [8] 。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乙醇消耗量的增加,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其预后类似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病的早期诊治可望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减少相关残疾和死亡的发生 [9] 。

  3.2 肥胖、饮酒、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相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肥胖、饮酒、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较正常对照组高,其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通过研究结果表明,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与脂肪肝发病有密切相关。可能的原因有:(1)肥胖患者由于脂肪组织量增多,体内合成甘油三酯的反应容易进行,合成甘油三酯增多。当甘油三酯的合成速度明显超过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速度时,过剩部分将沉积在肝脏,发生脂肪肝。(2)饮酒后,乙醇在胃肠很快被吸收。90%的乙醇经过肝脏作用变为乙醛,乙醛再氧化成乙酸。在此过程中,辅酶Ⅰ(NAD)转变为还原型辅酶Ⅰ(NADH),因而使细胞内NADH含量升高。NADH升高,抑制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继而使脂肪酸氧化减弱。同时NADH含量升高又促进脂肪酸的合成,结果导致肝细胞内大量“沉睡脂肪”堆积。酒精还可以增加周围脂肪组织的“脂肪动员”,释放出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并合成大量脂肪。(3)糖尿病患者对糖的利用障碍时,从脂库动员出大量脂肪,其中大部分以脂肪酸的形式进入肝脏,致肝合成脂肪增多,超过了肝脏将其氧化利用和合成脂蛋白输送出去的能力,于是导致脂肪在肝内蓄积。(4)高脂血症脂肪代谢异常:①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增多;②肝合成游离脂肪酸或由碳水化合物合成甘油三酯增加;③脂肪酸在肝线粒体β氧化减少;④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分泌减少,甘油三酯转运障碍。也有研究显示:男性脂肪肝患者主要诱因是酗酒,而女性脂肪肝可能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有着密切关系,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10] 。范建高等 [11] 通过对4009名机关职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检出出率分别为28.9%和12.9%,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水平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脂肪肝血清TC和TG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表明高TC和高TG血症均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近。

    3.3 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制脂肪肝 (1)首先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积极控制原发病:①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键。②对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减肥一般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体重骤然下降可能引起脂肪肝加速发展,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减肥。③糖尿病引起的脂肪肝,在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一般可有效控制脂肪肝的发展。(2)调整饮食方案、纠正营养失衡,调整饮食至关重要,尽可能地限制脂肪和糖类的摄入,限制动物内脏及动物油的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橄榄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予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脂蛋白合成,有利于将脂质顺利运出肝脏、并有利于肝细胞的功能恢复和再生,如给予瘦肉、鲜牛奶、豆制品等,同时须控制饮食。并增加体力活动,长期坚持小运动量的锻炼,对肥胖者运动疗法比节食减肥更重要。(3)坚持必要的锻炼以维持理想的体重,锻炼强度以心率为标准〔(170-年龄)/min〕。并根据运动强度决定每次运动持续时间15~60min,实施的频率3~5次/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缓慢增加。同时向患者交代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通过指导思想是以运动处方为基础,以行为矫正为重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观看有关脂肪肝录像,现场讲解与咨询等,极大地引起患者的兴趣和重视。(4)保持心情开朗和注意劳逸结合,达到预防和控制脂肪肝,增进人群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尚继民,李友生.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4:225.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2002.10修订).肝脏,2002,7:附页1.

    3 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71.

    4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73-189;41-145.

    5 武丰阳.肥胖:必需引起国人重视的流行病.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3-4.

    6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分析汇总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预测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5-10.

    7 李文.134例中青年脂肪肝临床分析.肝脏,2003,1:62.

    8 全国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脂肪肝肝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原则,2002,1:3

    9 姚光弼.临床肝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0-569.

    10 覃后继,潘小英,梁柏侦.脂肪肝的超声诊断与分型研究.肝脏,2003,1:64.

    11 范建高,曾民德,王均溶,等.上海4009名机关职员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17.

  作者单位:1200235上海,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分院

         2200235上海,南京军区上海临床肝病研究中心

         3200237上海,上海市职工医学院

   (编辑:卉 梅)

作者: 陈圣国 ,沈敏红 ,陶太珍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