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0期

中医理论对运动疲劳机制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疲劳与恢复过程的研究是当今竞技体育研究的热点。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运动员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所以疲劳是竞技体育必须和必然出现的。学者们认为疲劳是由于运动引起的,应区别于营养、环境、疾病、药物等所致的疲劳。根据病因与临床表现属中医“劳倦”、“虚劳”的范畴。...

点击显示 收起

    疲劳与恢复过程的研究是当今竞技体育研究的热点。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运动员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所以疲劳是竞技体育必须和必然出现的。学者们认为疲劳是由于运动引起的,应区别于营养、环境、疾病、药物等所致的疲劳。根据病因与临床表现属中医“劳倦”、“虚劳”的范畴。劳倦是指劳力、劳神、房劳过度而言;虚劳又称虚损,是指元气虚弱、脏腑亏虚所致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医宗金鉴·虚劳总括》:“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损者,外而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肝、肾消损是也。成劳者,谓虚损日久,留连不愈,而成五劳、六极、七伤也”。实际上虚劳的名称,早在《内经》就有“五劳所伤”,“精气夺则虚”,“阳虚则生外寒”,“阴虚则生内热”的记载。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全赖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沛。劳倦是指过度疲劳而言,一些学者把疲劳划分为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心理疲劳4个方面。劳力包括肌肉疲劳,内脏疲劳,是由于运动员长期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所致。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劳神即神经疲劳与心理疲劳,是由于运动员长期参加训练、比赛,思想、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神经系统又处于应激状态。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这些不良因素导致人体经络、脏腑、阴阳平衡失调,人体的精、气、神受到较大伤耗,导致脏腑亏损,元气虚弱,精血不足,多因素致人体衰弱的结果。所以运动疲劳主要与中医虚损证有关。

    1.1 劳倦伤脾 脾主肌肉、四肢、运化、统血,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共同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转输,故李东垣《脾胃论》中说:“形体劳役则脾病”,这里的劳役就是指过度疲劳而言。

    1.2 劳伤气血 心主血脉,主神智;肺主气,主宣发与肃降。“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两者之间相互化生,病极易相及,并互为因果,往复互损,从而加重病势。所以在运动疲劳的预防和治疗用药上不仅要用当归、阿胶补血,还要重用人参、黄芪,补益正气。

    1.3 过劳筋疲 肝主筋,藏血。内经《素问·六节藏象篇》中记载:“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认为肝主筋,司运动耐受疲劳,是运动机能的根本。张介宾注云:“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筋必疲极”。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根源在于肝,肝与运动直接的关系是肝主筋,肝为人体之筋,筋膜、筋附于骨节(包括肌腱、肌肉、韧带在内),由于筋之弛张收缩,才能使全身肌肉关节运动;肝藏血,主疏泄,保证筋肉不断地得到肝输注精血之荣养润泽,使筋肉弛缩有度,屈伸自如。这说明肝能调节人体各项生理功能,包括肌肉运动。据报道男、女性腺也隶属肝,故人体内分泌不仅限于肾,肝也有这方面的作用。  

  1.4 劳极伤肾 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宜藏不易泄。所以肾病的特点多虚证,少实证,无表证。所以《医宗必读》称它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则骨、髓、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轻劲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根据中医理论,“肾精不足,则雄激素分泌减少,而激素的变化(如皮质醇、睾酮),又是诊断过度训练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无论劳倦伤脾,劳伤气血,过劳筋疲,劳极伤肾,都必然累及五脏六腑。

  2 治疗的思考

    2.1 中医学的特点,中医学是一种以经验总结为基础的实践医学理论体系,它侧重于从人体整体功能变化的角度去研究和认识疾病的过程,对人体疾病过程认识的基本单元是证(证有证据之意,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其基本的治疗模式是辨证论治,上述内容涵盖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特点。由于在临床实践中同一种病可出现不同的证,而不同的病又会出现相同的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如同样是肾虚,会出现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亏虚等不同的证。又如运动性失眠证与运动性月经失常证是两类不同的病,临床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治疗宜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方用归脾汤;月经失调证中,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诊断、治疗、方用同前者一样同用归脾汤。所以在中医中药消除运动疲劳和提高体能的研究中,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2.2 研究的困惑,研究方法存在问题,目前在单味药、验方、新方各种制剂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研究方法往往是一个验方或新方,对象是针对一个群体,缺乏对个体的辨证论治,治疗效果不明显,原因是针对性不强。因为运动员出现运动疲劳是共性,但每个运动员出现的证,又有它的特性,共性与个体差异的特点,造成治疗当中不是一方一药所能够解决的,因此只能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用对证的方药治疗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著有《景岳全书》,在“补法”上,他认为人体阴、阳、气、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转化的关系,明确指出:“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生精。且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收散亡阳之气?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救垂寂之阴?”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阳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的重要理论。在立方选药方面,他认为:“丹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阳虚者宜补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张氏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首列补阵,研究新方29首,且以大补元煎、左归饮、左归丸、右归饮、右归丸为群方之冠。另外在中医组方中在补益的方剂中,常加入理气药,这是“补而不滞”之意,在过度疲劳组方用药时,应适当加入活血药,这是“久病多瘀”之意。对于虚证,在治疗上应以“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和“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为基本治则。由于气血来源于先天,滋生给养于后天,故调补脾胃又是治疗五脏虚损的关键。所以在治疗运动性疲劳立方选药方面,应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理论的优势。

    2.3 中医中药消除运动员训练中的疲劳,并提高其机能。但必须要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以平衡机体的阴阳为宗旨,必须遵照不同的证型、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季节,合理用药,辨证论治,利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加强疲劳机制理论和治疗的研究,狠抓临床疗效的提高。中药治疗主要着重于整体调节,调动内因最终达到消除运动员疲劳,提高身体机能,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密切结合临床,病证结合,证治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同时借鉴其他相近的边缘学科,促进多学科方法向中医实验过程移植和渗透,多学科多途径地研究中医理论。使用中药和中成药应特别注意“兴奋剂”,运动员常因疾病和过度训练,使用中草药和中成药是安全,但也有不少中草药、中成药含有禁用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要视中草药、中成药所含的成分来决定,如麻黄、麻黄根、马钱子、罂粟壳等,都含有兴奋剂成分,运动员赛前治疗用药要极为慎重,密切注意,不要误服。

  作者单位:450008河南郑州,河南省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医务所

   (编辑:一 坤)

作者: 张明超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