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2期

透明细胞汗腺瘤1例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位于真皮内,呈结节状,部分与表皮粘连,可见包膜。肿瘤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为较大的空泡化透明细胞,胞核小、圆形、位于细胞边缘,胞膜清晰,肿瘤大部分由该种细胞构成。另一种为多角形细胞,胞质丰富、粉染、核圆形。两种细胞之间有明显过渡,瘤体内可见腺腔样裂隙,有模拟汗腺腺管的现象。...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2岁。因左侧颧部皮损伴渗出2年,于2004年2月19日来本院就诊。
   
  患者2年前,左侧颧部擦伤,伤愈半年后,外伤处出现一绿豆大丘疹,表面有少许渗出,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注意,后皮疹缓慢增大,在当地医院曾外用抗疣药物无效,遂来本院治疗。
   
  皮肤科检查:左侧颧部有指甲盖大淡红色结节,界限清楚,表面破溃结痂,压之质硬。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位于真皮内,呈结节状,部分与表皮粘连,可见包膜。肿瘤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为较大的空泡化透明细胞,胞核小、圆形、位于细胞边缘,胞膜清晰,肿瘤大部分由该种细胞构成;另一种为多角形细胞,胞质丰富、粉染、核圆形。两种细胞之间有明显过渡,瘤体内可见腺腔样裂隙,有模拟汗腺腺管的现象。PAS染色见沿透明细胞边缘处有PAS阳性耐淀粉酶物质沉积。
   
  诊断:透明细胞汗腺瘤。治疗:手术将瘤体全部切除。

  2  讨论

  透明细胞汗腺瘤为起源于汗腺的肿瘤,过去曾称为透明细胞肌上皮瘤,现称为结节性汗腺瘤、透明细胞型外泌汗腺腺瘤。临床上较少见。
       
  透明细胞汗腺瘤通常单发,生长缓慢,多见于头皮、面、胸及腹部,其他部位也可发生。皮损为单叶或多叶状结节,直径2~5cm,质地坚实,可破溃并排出浆液性物质。往往在外伤后发病,电灼、放射或其他刺激后,可促使其增大。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组织病理学可见肿瘤位于真皮内,境界清楚,有或无包膜。可与表皮相连,若穿透表皮,则与增厚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融合。瘤细胞主要有2型:一型为大的空泡化透明细胞、圆形、胞核小、深染,胞核清楚、位于边缘,此种细胞在肿瘤生长超过2年以上时明显增多;另一型为嗜碱性汗孔瘤样细胞。两种细胞间可见过渡型细胞。有时在瘤体周边见导管样腔隙,类似末端汗管。PAS染色可见沿透明细胞边缘处PAS染色阳性的耐淀粉酶物质沉积。
   
  在组织病理的鉴别上,透明细胞汗腺瘤应注意与圆柱瘤、软骨样汗腺瘤及小汗腺汗孔瘤等汗腺肿瘤相区别;还应注意与皮脂腺腺瘤、外毛根鞘瘤、基底细胞癌、鳞癌或内脏转移癌相区别。
   
  透明细胞汗腺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不彻底易于复发。透明细胞汗腺瘤很少恶变,偶尔发生由良性向恶性转变或一开始即为恶性的病例,极少数可发生骨或淋巴结转移,并引起死亡。

  (编辑:若  木)

  作者单位: 222100 江苏赣榆,赣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密万学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