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2期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在临床中常常遇到外伤或褥疮导致踝部及足底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的病例,以往的治疗多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或带主干血管的皮瓣修复之,存在创伤大且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等缺点。本院自2000~2003年间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踝部及足部创面3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应用解剖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

点击显示 收起

    在临床中常常遇到外伤或褥疮导致踝部及足底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的病例,以往的治疗多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或带主干血管的皮瓣修复之,存在创伤大且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等缺点。本院自2000~2003年间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踝部及足部创面3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应用解剖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外侧皮神经在小腿中部组合而成,其血供主要由小腿后部一些皮动脉提供,其中主要与神经伴行的血管是腘窝中间皮动脉,浅支供应小腿上部皮肤,深支多与腓肠神经内侧皮支伴行下降,于小腿中上1/3穿出筋膜行程发出许多营养神经的血管,同时在小腿中下2/3发出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当下降至小腿下1/3时,在深筋膜层与腓动脉间隙穿支吻合,形成丰富的血管网,供应小腿下部的皮肤,其最低的吻合支在外踝上约5cm腓肠神经下行时与小隐静脉伴行,三者的关系为:内侧为小隐静脉,中间为神经营养血管,外侧为腓肠神经。神经营养血管束一般由1条动脉和2条静脉组成。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7~64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外伤27例,褥疮12例。创面部位:足跟20例,内踝6例,外踝9例,足背4例。

    2.2  手术方法  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皮瓣设计:跟腱与外踝尖连线中点至腘窝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外踝上5~7cm处即为皮瓣蒂的旋转点,此点至创缘最远的距离即为蒂加皮瓣的长度。切取皮瓣:先切开蒂部皮肤,显露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保留2~3cm筋膜蒂。再切开皮瓣外侧缘达深筋膜,切至皮瓣近端,解剖显露腓肠内外侧神经及小隐静脉,锐刀切断神经,切断结扎伴行血管及小隐静脉。由近及远于深筋膜下掀起皮瓣,逆行倒转穿过皮下隧道覆盖创面。

    3  结果

    本组39例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2年,功能恢复良好。

    4  讨论

    踝关节部位的皮肤缺损易造成内踝、外踝及足跟部位的骨外露,治疗较为困难。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可以解决踝周围任何部位的皮肤缺损。该皮瓣的优点:(1)筋膜蒂长,转移方便。(2)血运可靠。蒂部只要带有足够宽的筋膜便可保证皮瓣成活。(3)操作简单。注意事项:(1)为保证皮瓣的血运,蒂部一定要保留2~3cm宽的筋膜。(2)切取皮瓣时勿使神经与皮瓣分离,以免造成皮瓣血运不良。(3)旋转点处切勿损伤动脉穿支,否则造成手术失败。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 265400 山东招远,招远市人民医院骨科

作者: 田军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