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4期

“爱母”宫内节育器327例临床观察与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宫内节育器是女性常见宫内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在子宫内的避孕器具,属于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由于节育器在临床运用中的种类繁多,临床效果说法各有不一。现主要针对我院自2004年7月~2005年12月临床使用“爱母”型节育器327例进行统计,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3~42岁自愿应用“爱母”节育器的妇女,其中未......

点击显示 收起

  宫内节育器是女性常见宫内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在子宫内的避孕器具,属于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以高效、长效、安全、可逆、简便、经济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由于节育器在临床运用中的种类繁多,临床效果说法各有不一。现主要针对我院自2004年7月~2005年12月临床使用“爱母”型节育器327例进行统计,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42岁自愿应用“爱母”节育器的妇女,其中未生育为21人,生育后要求放置的306人。全部均为排除妇科炎症、肿瘤月经紊乱等禁忌放置节育器的女性。

  1.2  放置时期  经期净后3~7天的为203人,产后大于6个月要求放置的93人,人流术后要求即放置的30人。剖宫产术后即放置1人。

  2  结果

  2.1  观察结果  放置节育器无任何临床症状者82例,占25.1%;放置节育器合并月经经量明显增多、经期明显延长的158例,占48.3%;合并月经经量减少12例,占3.7%;月经周期紊乱16例,占4.9%;合并宫腔内妊娠7例,占2.1%;合并经期下腹疼痛20例,占6.1%;合并白带增多22例,占6.7%;合并异位妊娠2例,占0.6%;放置后即产生盆腔剧烈疼痛后取出2例,占0.6%;放置后3~6个月节育器移位下移7例,占2.1%;放置后6个月嵌顿入子宫肌层1例,占0.3%;自行脱落为0例。

  2.2  放置结果  放置节育器1周内可有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或同时伴有小腹坠胀、隐痛及腰骶部酸痛不适等,无需处理,可自愈。月经量增多,症状轻可耐受者不需治疗,3个月后经量自行恢复正常。月经量比手术前多两倍以上、月经周期缩短到20天或月经期延长到9天以上的,采用止血药物、抗纤维蛋白溶解或对抗前列腺素的药物等,临床治疗效果好。服药治疗及观察3~6个月仍不见效者,取出或更换节育器。  

  3  讨论
  
  “爱母”宫内节育器属于无支架、尾丝的Vcu活性IUD, 整体结构简单,体积不大,形态与宫腔相似,能适应静止时及收缩时的宫腔变形。具有放取容易、随访方便、避孕效果稳定、不影响性生活、性感等优点。临床使用型号为:L、M、S三种。
  
  节育器是一种异物,放入子宫后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出血、疼痛、白带增多等。 通过统计发现,“爱母”宫内节育器常见的副反应主要是引起月经异常和置器后疼痛,其发生率约为10%~20%,带环怀孕的妇女只有2.7%。合并移位的病例明显减少,暂未发现脱失,避孕效果明显优于既往使用的“O”形、“T”形节育器。
  
  “爱母”节育器所致副作用分析与下述因素有关:(1)临床手术医生手法生疏,操作粗硬,损伤子宫内膜;(2)不能严格掌握宫腔大小与子宫位置,致使IUD形态、大小与宫腔不相适应,使内膜受节育器的挤压、磨损,并增加了宫腔内异物排斥性;(3)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加之受术对象能否遵医嘱进行预防性的抗感染治疗,情况不能肯定;(4)放置后不能如期进行随访观察;(5)既往放置其他宫内节育器不适应,此次仍然失败。
    
  因此,预防或减少“爱母”节育器所致副作用关键是:(1)熟练掌握放置技术,循序操作以降低副反应,提高节育效果。“爱母”宫内节育器放置时,将套管顺宫腔方向送入宫底中央后右手固定中轴,左手将半套管轻退出,在刚退出IUD时,再用套管顶住IUD尾端轻轻上推以保证IUD不倾斜地固定于宫底中央;(2)充分熟悉其避孕原理、形状,严格掌握其型号与宫腔大小的匹配尺度。节育器大小的选择,一般应根据子宫腔的大小并参考其他因素选用。通常根据胎产次、宫腔宽度、体型等选择节育器;如人工流产后或产时胎盘娩出后放置时,节育器多选用中号。(3)要参考受术对象的年龄次及过去使用育器的情况。(4)一般在放置后1、3、6、12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直到取出。  

  作者单位: 844200 新疆疏勒,解放军第12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赵玲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