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5期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诊治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交通工具的发展,老年性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有增多趋势。临床上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并不少见。本院自2002~2005年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现报告如下,并对其外伤史、临床特点以及处理原则进行讨论。单侧血肿28例,双侧血肿4例,均位于幕上大脑凸面,血肿量40~220ml,平均110ml。...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人口老龄化,交通工具的发展,老年性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有增多趋势。临床上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并不少见。本院自2002~2005年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现报告如下,并对其外伤史、临床特点以及处理原则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5例,女7例;年龄51~83岁,平均61岁。致伤原因:最常见为车祸伤有19例,11例摔伤,2例伤情不详。入院多在伤后3周~2个月29例,超过3个月3例。

  1.2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30例,恶心、呕吐6例,肢体不同程度运动障碍18例,精神失常1例。格拉斯哥评分5~8分2例,9~12分4例,13~15分26例。

  1.3  辅助检查  所有病人行头颅CT平扫,低密度8例,等密度15例,高低混杂密度9例,脑中线移位5~10mm 15例,10~20mm 17例。单侧血肿28例,双侧血肿4例,均位于幕上大脑凸面,血肿量40~220ml,平均110ml。

  1.4  治疗与结果  本组32例均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恢复良好出院28例,偏瘫2例,1例因合并肾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例精神失常。

  2  讨论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逐年增加。本组患者中以车祸伤和摔伤最多,分别为59%和34%。有一部分患者就诊前无明显的外伤史,可能由于外伤后症状较轻或受伤时间已较长,易被忽略,有的患者可能与血管及出血性疾病有关。有外伤史者以轻微外伤为主,轻微的头部外伤即可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这与老年人脑萎缩有关。脑组织体积减少,颅腔内空间增加,蛛网膜下腔的扩大使桥静脉受到牵拉,这时即使受到轻微的外伤也易造成桥静脉破裂出血,形成硬膜下血肿。血肿包膜多在发病后5天~3周基本形成。血肿内侧膜为胶原纤维,没有血管,外侧膜含大量毛细血管网,其内皮细胞裂隙较大,可见红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和血小板,说明有漏血现象。血肿外膜中除红细胞外,尚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并在细胞分裂时有脱颗粒现象,这些颗粒基质内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凝集,故而诱发慢性出血[1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头部损伤往往轻微,出血缓慢,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由于受伤时对脑组织未造成明显损害,易被忽略,出现头痛、精神症状、肢体瘫痪时,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病、脑炎或精神病。患者有上述表现经内科治疗,无明显好转或症状加重,应考虑颅内血肿,仔细询问有无外伤史,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老年患者颅脑外伤前常有多器官功能减退,伴发老年性疾病,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术前应充分了解原有疾病的程度,同时兼顾治疗。尽量采用对患者创伤小、对机体影响少的治疗方法。如尽量选择局麻,操作手法轻柔,放液不宜过快,慎用脱水剂。注意引流不畅及残留、气颅等情况的处理,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致死率。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48-449.

  作者单位:325200 浙江瑞安,瑞安市人民医院脑外科

  (编辑:余  强)

作者: 郑海军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