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5期

脾动脉栓塞部位与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多种内外科的疾病中。既往临床上常将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症行手术切除治疗,随着脾动脉栓塞术的开展,该方法已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本文着重探讨其栓塞部位及栓塞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以期获得更适宜的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随机收集本院近2年来脾动脉栓塞......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多种内外科的疾病中。既往临床上常将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症行手术切除治疗,随着脾动脉栓塞术的开展,该方法已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其优点是创伤小、感染率低、手术意外少、保留了脾脏原有的免疫功能等,尤其是对于肝硬化后所致的脾大伴功能亢进症患者,该方法比外科手术治疗有着更为明显的优越性,国内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不再赘述。本文着重探讨其栓塞部位及栓塞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以期获得更适宜的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随机收集本院近2年来脾动脉栓塞术患者40例,其中肝硬化后所致肝大伴脾亢者36例,其他原因者4例,男34例,女6例,年龄20~56岁。按其栓塞部位分为三组:脾动脉上支栓塞、下支栓塞、脾周栓塞(即脾动脉分支之前部位)。按其栓塞程度大体分为三组:栓塞程度占动脉2/3、1/2、1/3及以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检验结果评估其疗效。见表1、2。

  表1脾动脉栓塞部位与临床疗效观察 略
             
  表2  脾动脉栓塞程度与临床疗效观察 略

  2  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部位的栓塞对于改善脾亢、恢复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明显的疗效,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但下支栓塞临床效果更较好,临床体征的改善明显,脾脏肋下明显回缩,疼痛程度小,发热时间相对较短。脾周及上支栓塞疼痛程度大,发热时间长,脾肋下回缩不明显,其疼痛及发热反应较大可能与刺激膈神经及累及膈肌有关。

  从栓塞面积看,栓塞面积越大,血小板和白细胞恢复度越高,但临床疼痛、发热等症状越重,而栓塞面积越小,临床不适症状越轻,但其血小板及白细胞恢复越差,即栓塞面积与临床不适症状及血细胞恢复呈正相关,二者兼之,1/2栓塞的发热时间及疼痛较能接受,血细胞恢复也较理想。故笔者认为,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脾动脉下支1/2栓塞临床疗效较佳,不适反应程度相对较小,住院时间相对较短,更易为患者接受。
  
  结合上述两组,对于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症者选择脾动脉下支1/2栓塞较为理想。当然选择栓塞支和栓塞程度亦应根据临床病情和治疗目的不同而做不同的选择。

  作者单位:  313000 浙江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

  (编辑:余  强)

作者: 彭培峰,唐杰,吴静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