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6期

艾滋病误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例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患者有高热,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胸片有毛玻璃改变,抗生素治疗无效,符合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诊断标准。遂请本市“非典型肺炎”专家小组会诊。经专家组讨论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艾滋病(AIDS)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诊断艾滋病明确。...

点击显示 收起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8岁,丧偶。因“咳嗽,发热3天”入住我科。入院时查:T 39.3℃,P 105次/min,R 22次/min,BP 95/62mmHg,舌尖部及右侧舌下缘各见大小约2mm×2mm、3mm×2mm溃疡面,触疼明显。全身皮肤未找到焦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肝脾肋下未扪及。入院时即查血常规:WBC 4.5×109/L,RBC 2.44×1012/L,Hb 78g/L。胸片:双下肺炎。入院后予积极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一直高热不退,最高达40℃,并于入院第二天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喘促,大汗淋漓,当时测BP 80/50mmHg,考虑“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予高流面罩吸氧,抗休克,静推地塞米松10mg等处理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但呼吸急促一直未得到改善,呼吸34~40次/min左右,并日渐加重,一直予中流量至高流量面罩吸氧,血氧60%~72%左右。入院第三天复查胸片提示“左中上肺野病灶明显增多呈毛玻璃样改变”。患者有高热,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胸片有毛玻璃改变,抗生素治疗无效,符合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诊断标准。遂请本市“非典型肺炎”专家小组会诊。会诊期间,追问到患者近20余天来口腔溃疡一直未愈,并消瘦近10余斤;近3年来与一外省女子同居,该女子有皮肤瘙痒病史,曾于今年初到本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经市疾控中心初步筛查HIV抗体阳性。即予送患者血标本到本市疾控中心,初步筛查HIV抗体亦呈阳性。经专家组讨论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艾滋病(AIDS)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予继续隔离患者,改变治疗方案,加用中效磺胺药复方新诺明口服抗卡氏肺孢子虫,氟康唑抗真菌。由于家属拒绝上呼吸机并要求出院放弃治疗,请示上级部门后,予签字出院。出院后追踪,患者于回家后第2天死亡。患者血标本送省级HIV确认中心检查,1个月后回报HIV抗体阳性。诊断艾滋病明确。

  2  讨论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为条件致病菌感染,其特点:(1)肺部为弥漫间质改变;(2)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3)病原菌难找;(4)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5)低氧血症。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极为相近,两者区别主要在于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综合此病人特点:咳嗽,高热,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胸片变化快并有毛玻璃改变,抗生素治疗无效。极易误诊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本例误诊主要原因:(1)接诊医生询问病史不够详细;(2)对患者口腔溃疡20天不愈未进行分析;(3)对滋病了解仍不够深透,敏锐性不高,未能及时检查HIV抗体。所以,为避免误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做到:(1)要详细采集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具体分析病情变化,不放过任何一个症状、体征;(2)对老年寡居男性患者,要详细询问不洁冶游史。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诊断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提高诊疗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作者单位:526040 广东肇庆,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

  (编辑:齐  永)

作者: 郑 贤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