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6期

CT导向下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下肢麻痛,在CT的导向下行臭氧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穿刺途径:突出物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穿刺突出物达盘内,分别在盘内及突出中央注射浓度为60μg/m......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下肢麻痛,在CT的导向下行臭氧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穿刺途径:突出物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穿刺突出物达盘内,分别在盘内及突出中央注射浓度为60μg/ml臭氧5~15ml,总量小于30ml。结果  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臭氧在腰椎间盘内分布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分溢出盘外状。臭氧注射后神经根轮廓全部显露,“淹没症”消失者占28%;神经根大部分显露,“淹没症”部分消失者占50%;神经根显露不明者占22%。治疗后随访,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占82%、13%和5%。结论  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溶解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治疗方法也较多,笔者应用CT导向下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53例,女33例;年龄22~78岁,平均50岁。术前均经过CT或MRI确诊,该术最佳适应证是腰椎间盘膨出及轻度突出合并神经根压迫症状,所有患者均表现腰背部痛及下肢麻痛,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患者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26年,术前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

  1.2  方法 

  美国GE公司生产的HispeedCT/4i螺旋CT扫描装置,孔径70cm,显示矩阵256×256,扫描时间1.0s/层。扫描参数:层厚3mm,层距3mm。患者俯卧位,行病变腰椎间盘常规扫描,确定突出的腰椎间盘的部位和形态,在CT扫描显示上利用测量软件标定表皮预穿刺点,并测量标定点至腰椎间盘的距离及穿刺进针的角度和进针深度。打开激光定位灯,将扫描床移动到预穿刺层面并按照上述测量在患者皮肤上标记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洞巾,以0.1%的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腰椎间盘突出根据突出物的位置选择穿刺途径:中央和旁中央型突出物位于患侧神经根内侧者,穿刺针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进入盘内,详细路径为皮肤-皮下脂肪-骶棘肌-黄韧带-神经根内侧间隙-突出物-盘内。后外侧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外侧者穿刺针经神经根与小关节内缘之间进入盘内,详细穿刺路径为皮肤-皮下脂肪-骶棘肌-黄韧带-神经根外侧间隙-突出物-盘内。穿刺针抵达黄韧带时,进针阻力增大,此时经CT扫描证实穿刺针尖位于黄韧带内,抽出针芯连接含5ml空气的注射器,进针时给予注射器轻度压力,针尖安全穿过黄韧带达硬膜外腔时注射阻力骤减,遂将3~5ml气体注入,再次CT扫描证实硬膜囊被注射气体推移至对侧,穿刺针前方无障碍,可将突出物刺入盘内。

  部分L3~4和L4~5间隙由于后部骨性椎板阻挡无法进行后路穿刺者,则采用弯针技术经椎旁后外侧途径将套针穿刺到达盘内,然后经套针穿入弯针,调整弯针与外套针使针尖到达突出物。
腰椎间盘突出者采用5ml注射器抽取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首先在椎间盘髓核腔内分次反复注射,经扫描观察臭氧分布满意,然后按照测量针尖至突出物中央的距离,缓慢将针尖退到突出物中央,再次扫描确定针尖位置,缓慢注射60μg/ml的臭氧5ml。突出物CT值超过60Hu者,首先注入10%的高渗盐水2ml,再行臭氧注射。对于神经根增粗明显者,将针尖退出达神经根旁注入40μg/ml的臭氧5ml、得保松1ml。再次CT扫描对溶解情况观察,拔针,局部穿刺点粘贴,送患者返回病房。术后卧床3天,常规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3~5天。

  2  结果

  全部患者CT导向下穿刺成功率100%,腰椎间盘突出者针尖均分别抵达盘内及突出物中央。无1例穿破硬膜囊,损伤神经根。臭氧在腰椎间盘内形态分布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溢出盘外状。其中16例腰椎间盘突出物巨大,前后径大于6mm,采用胶原酶和臭氧联合注射后突出物密度降低,突出物轮廓模糊。腰椎间盘突出臭氧注射后神经根轮廓全部显露,“淹没症”消失者占30%;神经根大部分显示,“淹没症”部分消失者50%;神经根显示不明显者占20%。

  腰椎间盘突出臭氧治疗后3个月通过随访判定治疗效果。83%效果明显,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活动;14%有效,偶尔有疼痛不适,但不影响工作和日常活动;3%无效,症状虽有改善,但仍然出现间歇性疼痛症状。注射臭氧后全部患者立刻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术前疼痛剧烈者注射后疼痛缓解越明显,但1周后症状有反复,症状逐渐减轻3个月后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3  讨论

  臭氧治疗椎间盘的基本原理:由于臭氧是由氧分子携带一个氧原子组成,性质不稳定呈暂存状态,在携带的氧原子除氧化用掉外,组合为氧气进入稳定状态。臭氧具有不稳定性和很强的氧化能力。在常温常态下,臭氧的半衰期约为20~30min。与氧气相比臭氧比重大,呈淡蓝色,易溶入水,臭氧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在浓度很低时呈现新鲜气味。

  注射臭氧后,臭氧可以特异性的氧化或“燃烧”髓核结构、收敛和固化液状髓核,消除髓核的化学刺激,同时臭氧具有消炎和止痛作用,注射到神经根周围后患者的神经根疼痛可以得到立刻缓解。使髓核渗透压降低,水分丢失,发生变性,随着时间延长髓核结构逐渐萎缩固化,3个多月可以获得治疗的最理想疗效。

  作者单位: 430060 湖北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编辑:余  强)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下肢麻痛,在CT的导向下行臭氧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穿刺途径:突出物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穿刺突出物达盘内,分别在盘内及突出中央注射浓度为60μg/ml臭氧5~15ml,总量小于30ml。结果  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臭氧在腰椎间盘内分布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分溢出盘外状。臭氧注射后神经根轮廓全部显露,“淹没症”消失者占28%;神经根大部分显露,“淹没症”部分消失者占50%;神经根显露不明者占22%。治疗后随访,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占82%、13%和5%。结论  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溶解术

  【中图分类号】  R681.5+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治疗方法也较多,笔者应用CT导向下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53例,女33例;年龄22~78岁,平均50岁。术前均经过CT或MRI确诊,该术最佳适应证是腰椎间盘膨出及轻度突出合并神经根压迫症状,所有患者均表现腰背部痛及下肢麻痛,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患者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26年,术前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

  1.2  方法 

  美国GE公司生产的HispeedCT/4i螺旋CT扫描装置,孔径70cm,显示矩阵256×256,扫描时间1.0s/层。扫描参数:层厚3mm,层距3mm。患者俯卧位,行病变腰椎间盘常规扫描,确定突出的腰椎间盘的部位和形态,在CT扫描显示上利用测量软件标定表皮预穿刺点,并测量标定点至腰椎间盘的距离及穿刺进针的角度和进针深度。打开激光定位灯,将扫描床移动到预穿刺层面并按照上述测量在患者皮肤上标记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洞巾,以0.1%的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腰椎间盘突出根据突出物的位置选择穿刺途径:中央和旁中央型突出物位于患侧神经根内侧者,穿刺针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进入盘内,详细路径为皮肤-皮下脂肪-骶棘肌-黄韧带-神经根内侧间隙-突出物-盘内。后外侧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外侧者穿刺针经神经根与小关节内缘之间进入盘内,详细穿刺路径为皮肤-皮下脂肪-骶棘肌-黄韧带-神经根外侧间隙-突出物-盘内。穿刺针抵达黄韧带时,进针阻力增大,此时经CT扫描证实穿刺针尖位于黄韧带内,抽出针芯连接含5ml空气的注射器,进针时给予注射器轻度压力,针尖安全穿过黄韧带达硬膜外腔时注射阻力骤减,遂将3~5ml气体注入,再次CT扫描证实硬膜囊被注射气体推移至对侧,穿刺针前方无障碍,可将突出物刺入盘内。

  部分L3~4和L4~5间隙由于后部骨性椎板阻挡无法进行后路穿刺者,则采用弯针技术经椎旁后外侧途径将套针穿刺到达盘内,然后经套针穿入弯针,调整弯针与外套针使针尖到达突出物。
腰椎间盘突出者采用5ml注射器抽取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首先在椎间盘髓核腔内分次反复注射,经扫描观察臭氧分布满意,然后按照测量针尖至突出物中央的距离,缓慢将针尖退到突出物中央,再次扫描确定针尖位置,缓慢注射60μg/ml的臭氧5ml。突出物CT值超过60Hu者,首先注入10%的高渗盐水2ml,再行臭氧注射。对于神经根增粗明显者,将针尖退出达神经根旁注入40μg/ml的臭氧5ml、得保松1ml。再次CT扫描对溶解情况观察,拔针,局部穿刺点粘贴,送患者返回病房。术后卧床3天,常规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3~5天。

  2  结果

  全部患者CT导向下穿刺成功率100%,腰椎间盘突出者针尖均分别抵达盘内及突出物中央。无1例穿破硬膜囊,损伤神经根。臭氧在腰椎间盘内形态分布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溢出盘外状。其中16例腰椎间盘突出物巨大,前后径大于6mm,采用胶原酶和臭氧联合注射后突出物密度降低,突出物轮廓模糊。腰椎间盘突出臭氧注射后神经根轮廓全部显露,“淹没症”消失者占30%;神经根大部分显示,“淹没症”部分消失者50%;神经根显示不明显者占20%。

  腰椎间盘突出臭氧治疗后3个月通过随访判定治疗效果。83%效果明显,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活动;14%有效,偶尔有疼痛不适,但不影响工作和日常活动;3%无效,症状虽有改善,但仍然出现间歇性疼痛症状。注射臭氧后全部患者立刻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术前疼痛剧烈者注射后疼痛缓解越明显,但1周后症状有反复,症状逐渐减轻3个月后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3  讨论

  臭氧治疗椎间盘的基本原理:由于臭氧是由氧分子携带一个氧原子组成,性质不稳定呈暂存状态,在携带的氧原子除氧化用掉外,组合为氧气进入稳定状态。臭氧具有不稳定性和很强的氧化能力。在常温常态下,臭氧的半衰期约为20~30min。与氧气相比臭氧比重大,呈淡蓝色,易溶入水,臭氧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在浓度很低时呈现新鲜气味。

  注射臭氧后,臭氧可以特异性的氧化或“燃烧”髓核结构、收敛和固化液状髓核,消除髓核的化学刺激,同时臭氧具有消炎和止痛作用,注射到神经根周围后患者的神经根疼痛可以得到立刻缓解。使髓核渗透压降低,水分丢失,发生变性,随着时间延长髓核结构逐渐萎缩固化,3个多月可以获得治疗的最理想疗效。

  作者单位: 430060 湖北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编辑:余  强)

作者: 杨福文, 张 艳, 潘鄂武, 刘昌盛, 彭宙峰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