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9期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附9例报告)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笔者自1999年7月~2005年7月间共收治9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报告如下。2辅助检查术前9例均行上消化道钡剂透视,均提示占位,其中3例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9例行胃镜检查,8例提示占位,2例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彩超检查8例,5例提示占位,2例提示恶性淋巴瘤可能。...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自1999年7月~2005年7月间共收治9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2例,年龄18~57岁,中位年龄41岁,35岁以下4例,占44.4%。临床表现:腹痛7例,腹部包块6例,恶心、呕吐1例,呕血、黑便1例。

    1.2  辅助检查  术前9例均行上消化道钡剂透视,均提示占位,其中3例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9例行胃镜检查,8例提示占位,2例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彩超检查8例,5例提示占位,2例提示恶性淋巴瘤可能。

    1.3  诊断  术前诊断胃癌4例;胃占位、恶性淋巴瘤可能性大3例;2例活检确诊为胃恶性淋巴瘤。

    1.4  结果  病变部位:胃窦部6例,胃体2例,全胃1例,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

    2  讨论[1~4]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其占胃恶性肿瘤的3%~5.4%。胃恶性淋巴瘤诊断标准:(1)病人初诊时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2)X线检查纵隔淋巴结无明显肿大;(3)白细胞总数与分类正常;(4)手术证实以胃病变为主,或仅有邻近淋巴结受累;(5)肝脾无病变。本组9例均符合上述标准。文献报告胃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青壮年,其发病年龄一般较胃癌早10~15年,本组中位年龄41岁,35岁病例占44.4%,与文献一致。本组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痛及腹部包块,与文献相同。

    胃恶性淋巴瘤上消化道钡剂透视显示的主要特征为胃表面黏膜为多发有不规则结节状改变,X线见多数不规则充盈缺损或大而浅的位于胃后壁或小弯的溃疡,胃壁增厚、僵硬但蠕动尚能通过。胃镜检查的特征表现:多发性不规则或地图性溃疡,间有黏膜存在,其边缘增厚,凸起形成巨大皱褶。B超为低回声,肿块较大,肿块及周围仍有蠕动,挤压周边组织但少有直接侵及。CT增强强化不明显,肿块轮廓光整,较少向周围脂肪内成浸润性生长。本组术前诊断或疑诊为胃恶性淋巴瘤达55.6%,诊断率较资料报道的高,除病例少的因素外,与本组能综合参考上述辅助检查有关。

    笔者结合资料认为胃恶性淋巴瘤具有以下特征:(1)发病年龄较胃癌早。(2)肿瘤较软,表现为肿瘤引起狭窄的倾向性小,肿瘤及边缘仍存有蠕动性。(3)局部肉瘤样生物学特点,表现为肿瘤多为黏膜下膨胀性生长,浸润性较癌差。

    【参考文献】

    1  王奇璐.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01.

    2  宋善俊,冯清平.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8例临床分析.肿瘤防治研究,1979,3:69.

    3  孙艳丽,陈武,宋秀云.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附25例报告).实用肿瘤杂志,2000,14(2):102.

    4  郭炳伦,李桂英,李付臣.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X线诊断.中国癌症杂志,1992,2(1):61.

   作者单位:158100 黑龙江鸡西,鸡西市矿业集团总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魏晓刚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