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0期

龋齿的防治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我科2006年4月对某中学在校1493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龋齿发病率高达77。由此可见,龋齿发病主要在儿童期,以侵犯乳牙为主。所以,龋病的防治应从婴幼儿开始是十分必要的。1病因细菌、宿主和饮食是龋病的三种主要因素,也只有在这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龋病才能发生。...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2006年4月对某中学在校1493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龋齿发病率高达77.8%,其中小学生(12岁以下)患龋率54%,中学生占23.8%。由此可见,龋齿发病主要在儿童期,以侵犯乳牙为主。所以,龋病的防治应从婴幼儿开始是十分必要的。

  1  病因  

  细菌、宿主和饮食是龋病的三种主要因素,也只有在这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龋病才能发生。

    1.1  细菌  与龋齿有关的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它们可使氢氧化物酵解产酸,了而蛋白溶解酶则破坏有机质,从而使牙体硬组织逐渐崩解形成龋洞。

    1.2  宿主  牙齿的形态、结构、位置,唾液及全身情况均与龋病的发生有关。如牙齿的窝、沟、隙和钙化不良的牙齿较易患龋,而牙齿的自洁区(如颊面和舌面)则不易患龋。唾液的质和量,缓冲能力的大小及抗体含量均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全身状况如营养,内分泌和遗传等因素对龋齿的发生则起决定性因素。若在牙齿的形成期缺乏矿物盐(如钙、铁等),维生素及某些微量元素氟等,牙齿结构就会受到影响,其为龋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1.3  饮食  食物中的氢氧化合物特别是蔗糖和龋齿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致龋的主要食物,富有粘性和精制的食物如糕点、饼干、糖果等易于停滞在牙面上,且易发酵,兼之口腔卫生不良,均有利于龋病的发生。

  2  病理

  当机体在内外环境影响及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体硬组织中的无机盐脱钙,有机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即形成龋病。患齿病的牙齿称龋齿。  龋病初期,牙釉质因脱钙而失去光泽,变黄褐或黑色,龋蚀向下发展,则穿过牙釉质达牙本质,使牙本质着色、软化,并形成龋洞。病变继续发展则侵蚀牙髓,引起牙髓炎,根尖周围炎、牙槽脓肿等,严重者并发颌周蜂窝织炎及颌骨骨髓炎。

    3  临床表现  

  龋齿特征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临床上常按龋坏程度分浅、中、深三阶段。

    3.1  浅龋(牙釉质龋或牙骨质龋)  牙面无光泽,黄褐或黑色,患者无自觉症状,探诊有粗糙感或有浅层龋洞形成。

    3.2  中龋(牙本质浅龋)  可见龋洞,探诊洞内有着色的软化牙本质,一般无自觉症状,可对外界刺激(冷、热、酸、甜)敏感,但除去刺激后,症状立即消失。

    3.3  深龋(牙本质深龋)  龋洞深甚或成残齿,对温度及化学刺激很敏感,食物嵌入或用探针检查可有酸痛,但无自发性疼痛。

  4  预防

    4.1  加强口腔卫生保健  刷牙方法正确,且应早、中、晚坚持刷牙,同时定期行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2  注意孕妇和儿童营养  保证食物中含有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4.3  氟素防龋  (1)饮水加氟:使饮水中氟量达百万分之一可降低龋病的发病率。(2)局部涂氟:用0.5%~2%氟化钠水溶液,或75%氟化钠甘油糊剂,或8%~10%氟化亚锡溶液涂擦牙面均可。(3)含氟食物:大米、小麦、白菜、莴苣、卷心菜含氟很高,而茶叶含氟最高。(4)化学药物:0.2%洗必泰液含漱,每日2次。(5) 防龋涂料:点隙裂沟封闭剂可防龋,但对龋洞形成者不宜。5  治疗牙齿硬组织破坏后,缺乏再生能力,一般需人工修复,治疗原则在于设法停止病变发展,并利用充填材料充填龋洞,恢复牙齿外形和功能,并注意保护牙髓。一般应在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作者单位: 730020 甘肃兰州,原吐哈石油医院保健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雷志强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