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0期

25例接种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引起异常反应的调查报告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2006年6月5日~26日市疾控中心共接到25例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的报告。为全面了解发生原因,避免接种反应进一步发生,消除家长对接种该疫苗的顾虑,中心组织人员对出现反应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本次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疫苗购进及使用情况出现接种反应百白破疫......

点击显示 收起

  2006年6月5日~26日市疾控中心共接到25例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的报告。为全面了解发生原因,避免接种反应进一步发生,消除家长对接种该疫苗的顾虑,中心组织人员对出现反应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本次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疫苗购进及使用情况

  出现接种反应百白破疫苗批号为:20050503,效期:2007.05。该批次疫苗分两次从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购进6000人份,其中已经下发或使用4842人份。所用疫苗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符合所需温度要求,在疫苗接种时全部采用一次性合格注射器,除脊髓灰质炎疫苗外,未发现与其他疫苗联合免疫。

    2  接种反应报告和既往史

    2.1  接种反应报告  在报告的25例接种异常反应中(主要为局部或全身反应重者,症状轻者未统计在内),由市、县级接种门诊发现并报告的17例,乡级接种门诊报告的8例。出现反应后2天内报告者8例,其余病例报告时限均超过2天,乡级报告的8例接种反应报告时限超过1周。

    2.2  免疫史和药物过敏史  25例儿童以往均按免疫程序要求接种过疫苗,未发现有疫苗或药物过敏史,生长发育正常,无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在12月龄内基础免疫阶段的儿童中接种反应发生17例,年龄在3~8月龄之间,这部分儿童以往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其中首次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7例,接种第二针百白破三联疫苗者3例,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三针者7例,免疫间隔≥28天。18~24月龄百白破三联疫苗加强免疫儿童8例,他们除完成基础免疫疫苗接种外,还分别接种过甲肝、麻疹、腮腺炎、风疹、流脑、乙脑等疫苗。出现反应的25例儿童符合国家规定的百白破三联疫苗免疫程序。

    3  临床症状及经过

  接种该批次百白破疫苗后局部红肿反应最明显,局部反应出现时间在48h左右,最短者1h,最长者7天。除局部反应外,接种6h后伴有发热者7例,占28%,体温在37.3℃~39.3℃之间;出现全身散在性荨麻疹2例;伴有精神症状、哭闹、拒食者12例,占48%。25例注射部位分别有红肿、疼痛、硬结,个别局部瘙痒,红肿部位均径≥4cm。局部反应者中,有4例被诊断为血管性水肿,红肿面波及整个胳膊或上臂,水肿处皮肤光滑、局部灼热、疼痛,肿胀处触之较硬。3例局部红肿者约6天后形成脓肿,脓肿处触之有波动感。经实验室检查,WBC:(12.3~14.7)×109/L,N:58.23%~63.47%。

    4  处理方法

  22例出现全身性皮疹和局部反应者采用热敷和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2天后症状全部消失;3例较局部形成脓肿伴有发热者采取住院观察治疗,经过联合使用抗过敏药物和抗感染治疗,脓肿部位皮肤采取消毒处理后,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刺破脓肿部位皮肤,分次抽出脓液,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均治愈。

  5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在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接种阶段注射吸附百白破疫苗(DTwP)引起异常反应多见。本市自2003年在全市开始试用DTaP替代DTwP,已经累计使用约7万余人份,异常反应发生率较以前明显下降,尤其是局部红肿、硬结和发热反应者下降明显,本次使用一个批号疫苗又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局部或全身反应比较少见。分析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该批次疫苗质量可能不稳定,杂蛋白或吸附剂含量可能偏高;(2)与佐剂有关:铝盐浓度过高或使用不当(注射前未充分摇匀或注射过浅);(3)反复多次接种。本次出现接种反应的儿童多为加强针次,说明接种体内含有致敏原或抗体浓度较高,反复接种会增加异常反应的发生几率;(4)可能与接种季节有关。在天气炎热时,毛细血管扩张,异物刺激可能增加局部反应的发生,如果局部反应处理不当会合并感染或形成无菌性脓肿。笔者在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多年,观察到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如狂犬疫苗、Hib结合疫苗)在炎热的夏季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的几率比其他季节明显增多。

    5.2  建议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全细胞百白破是必然趁势,随着该制品使用量的增加,接种反应仍会大量增加,不能因个别批次疫苗出现反应,而否定该疫苗的推广价值,但仍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和监测。(1)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强生产工艺的创新,保证疫苗安全、有效;(2)接种人员要认真做好接种前预检工作,对接种禁忌证应做好筛检,对出现的接种反应要及时处理;(3)调整百白破疫苗的免疫间隔时间,从间隔满28天以上调整到满2个月,尤其在天气比较热时,要进行适时调整;(4)加强接种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掌握疫苗的接种技术要求、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和报告要求。

    作者单位: 457000 河南濮阳,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邓  锋)

作者: 王志彬,李言彬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