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2期

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肾囊肿72例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2月在B超引导下穿刺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72例,其中包括肾盂旁囊肿5例。结论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方法简单经济,疗效确切,可作为肾囊肿首选治疗方案。肾囊肿肾囊肿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尤以老年人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6年2月在B超引导下穿刺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72例,其中包括肾盂旁囊肿5例。结果  7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2年,治愈率92%(66/72),有效率100%。结论  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方法简单经济,疗效确切,可作为肾囊肿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  超声引导;肾囊肿

     肾囊肿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尤以老年人居多,易压迫肾盂引起肾盂、肾盏积水或合并感染出血,笔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方法简单经济,创伤小,对老年人易于耐受。自2003年5月~2006年2月笔者进行了72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包括肾盂旁囊肿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肾囊肿,男40例,女32例;年龄37~65岁,平均49.3岁。其中左肾囊肿42例,右肾囊肿30例。肾囊肿最小41mm×42mm,最大153mm×149mm。术前均经B超明确诊断,部分行CT、MAI检查,5例肾盂旁囊肿行静脉肾盂造影以明确囊肿与肾盂肾盏不相通。术前常规测量血压,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小便常规等。

    1.2  治疗方法  使用Aloke 1400型黑白超声诊断仪,线阵穿刺探头,频率3.5MHz,附穿刺架,穿刺针为18~22G,长15~20cm的带芯不锈钢针。本组使用硬化剂为无水乙醇。

    先用普通探头做初步定位,根据患者囊肿位置来采取不同体位,一般多用俯卧位、健侧卧位等,垫高腰部,选择囊肿最清晰,距体表最近且能避开周围脏器作为进针点,做好标记后,以此为中心进行皮肤消毒,铺巾后,用消毒后的穿刺探头再次校正最佳穿刺进针点,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先用注射针头刺破进针点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使穿刺针能顺利进入,根据囊肿部位、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后,在B超实时动态监视下穿刺针头进入囊肿中心稍偏下部位,拔出针芯,根据囊肿大小,接下注射器或负压吸引器(婴儿吸痰器),尽量抽空囊肿内容物,并送常规化验及囊液离心脱落细胞学检查。

    (1)非肾盂旁囊肿患者,抽尽囊液后,先向囊腔内注入少量2%利多卡因,再注入无水乙醇,量为抽出液量的1/3~1/5,但最多一次注入无水乙醇量不超过40ml,注入无水乙醇后观察5min后抽尽再注入。留观后抽尽再注入,如此反复2~3次,最后根据抽出囊液的多少保留相当于囊液量1/5~1/10的无水乙醇在囊肿内,最多不超过20ml。再注入少量2%利多卡因后,套上穿刺针芯,拔针。嘱患者于术后24h内变换不同体位,使保留于囊腔内的无水乙醇与囊壁充分接触,可缩短囊肿闭合时间且不易复发。

    (2)肾盂旁囊肿患者即使术前已进行过静脉肾盂造影,在注入无水乙醇之前,仍先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向囊腔内反复注入2~3次并仔细观察抽出量是否与注入量相等,进一步证明囊肿与肾盂或肾盏不通。注入无水乙醇的方法与单纯性肾囊肿大致相同,但治疗结束后囊腔内不保留无水乙醇,避免无水乙醇沿针道进入肾盂、输尿管内而导致损伤。

    1.3  疗效标准  凡治疗后1个月~2年B超复查囊肿完全消失者为治愈,囊肿直径缩小为原直径的1/2(相当于原体积的1/8)者为有效。囊肿直径未缩小到1/2者为无效。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非肾盂旁囊肿术后1、3个月行B超复查时,第1个月后67例中55例已完全闭合,余12例进行第2次治疗后,第3个月再复查,其中6例完全闭合,另外6例直径介于18~30mm之间,均小于原直径的1/2。此12例患者术前囊肿直径均大于80mm。而肾盂旁囊肿5例均经一次性治疗后完全闭合消失。

    不同部位肾囊肿共72例,其中非肾盂旁囊肿67例,肾盂旁囊肿5例,均采用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法,有效率100%(72/72),治愈率92%(66/72),未治愈者均为囊肿较大,直径在80mm以上。

    2.2  不良反应  72例不同部位的肾囊肿患者,在进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中均无并发症发生,部分患者在注入无水乙醇或拔出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3  讨论

    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老年人多见,肾囊肿患者大多数无明显症状,除非囊肿较大或引起出血感染[1]。自从B超和CT的应用以来,肾囊肿的发现率明显增加。

    本治疗组中,67例肾囊肿患者的囊肿发生部位均不在肾盂旁,笔者称其为非肾盂旁囊肿。余下5例肾盂旁囊肿严格来说是指来自肾窦内的淋巴性囊肿,发生在肾盂旁。两个部位的肾囊肿均不与肾盂肾盏相通,故可使用无水乙醇硬化疗法。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治疗囊肿是通过对囊肿壁上皮细胞的凝固及脱水破坏,使囊壁逐渐失去分泌功能。治疗后早期囊壁渗出的组织液在以后逐渐吸收,继之囊壁收缩至囊腔闭合。所以一定要确保肾盂旁囊肿不与肾盂肾盏相通,以免无水乙醇对肾盂及输尿管的损伤。笔者认为声像图无法完全排除肾积水,肾盂源性肾囊肿、肾盂旁囊肿在实施B超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前,一定要经过静脉肾盂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而已确诊的肾盂旁囊肿患者术中在注入无水乙醇前,均应用适量的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注入囊腔后,再抽尽并仔细观察注入量与抽出量是否相等,以及囊腔及周围肾盂、肾盏的变化,确保囊肿与肾盂不通后再注入无水乙醇,以免硬化剂进入到肾盂、输尿管内。注入硬化剂后留观5~7min,重复注射无水乙醇2~3次。并采用22G细针,出针时囊腔内尽量不保留无水乙醇,以免通过针道进入肾盂或肾盏内,对肾盂旁囊肿穿刺时强调术前做静脉肾盂造影,并采用细针。为防止囊肿复发,在治疗时多注入几次无水乙醇,留观时间大于5min,而治疗结束后囊腔内尽量不保留无水乙醇。

    肾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比如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和近几年的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等。近几年穿刺注射硬化剂和腹腔镜技术开始逐渐代替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2]。虽然腹腔镜技术治疗肾囊肿也属于微创技术,但相对介入性穿刺治疗相比,其创伤仍然较大。目前,介入性治疗需在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定位、定向注射等,B超相对于CT、X线没有辐射损害,且可以清晰显示囊肿在肾脏位置、大小、深度以及与周围脏器关系[3]。在B超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注射治疗时,能实时动态观察穿刺治疗全过程,对囊肿穿刺精确度高,并发症少,且能观察抽吸囊液及注入药物情况[4]。其效果可靠,操作安全,简便。因此,B超介入治疗肾囊肿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84-88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注释.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783-784.

    3  董宝炜.临床介入性超声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2-233.

    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734-737.

   作者单位:521011 广东潮州,潮州市潮州医院

  (编辑:齐  永)

作者: 郭海芳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