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3期

利胆汤治疗胆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采用非手术疗法的中医辨证治疗胆道感染(胆石症及胆道术后综合征),是目前国内中西医在治疗学上的新课题,通过10余年对自拟利胆汤及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发现本方法具有强烈的促进胆汁分泌作用,结合化裁能集消炎、利胆、扩张胆管,协调奥狄括约肌功能为一炉,对肝内外胆道感染、急慢性胆囊炎、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采用非手术疗法的中医辨证治疗胆道感染(胆石症及胆道术后综合征),是目前国内中西医在治疗学上的新课题,通过10余年对自拟利胆汤及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发现本方法具有强烈的促进胆汁分泌作用,结合化裁能集消炎、利胆、扩张胆管,协调奥狄括约肌功能为一炉,对肝内外胆道感染、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和胆道术后综合征都具有抗感染、解痉止痛之效,改善和清除临床症状,与西医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果表明,该方对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固醇及转氨酶,解除胆道平滑肌痉挛,通利胆道,动荡胆石,与《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相吻合,具有较高临床使用效应。

【关键词】  中药;胆道感染;结石;非手术疗法


     急慢性胆道感染有其蛔虫、结石、术后的病因病理过程,与胆汁分泌、胆道括约肌痉挛、胆固醇增多、肝胆疏泄、脾胃运化气机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而柔肝养阴、缓急止痛、通利胆府、消坚散结则是中西医结合在急腹症胆系疾病非手术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为研究本法的临床价值,笔者从1985~1991年作了中医对124例胆道感染、147例胆石症及西医对照组67例的疗效观察,对中西药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按1979年中西医结合胆道疾病诊断标准和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胆道外科》诊断标准。

    1.2 分组

    1.2.1 治疗组

    1.2.1.1 感染组(A组) 124例,男35例,占28.2%;女89例,占71.8%,年龄10~76岁,病程1~16年,平均5.8年。

    1.2.1.2 胆石症组(B组) 147例,男50例,占34%;女97例,占66%,女性约为男性2倍,其中单纯性34例,占23.1%,40岁以上占67.2%,手术史32例,占21.7%,经中西医结合治疗45例,占30.6%。

    1.2.2 西医对照组 76例,男36例,女40例,年龄平均49岁,病程2~15年,平均5.5年。

    3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上腹部疼痛、呕吐、黄疸夏柯氏三联征,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低血压,白细胞分类增高,X线碘油造影及B超阳性且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的中医脉象证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自拟利胆汤,处方:白芍、炙甘草、白矾、藕节等,黄疸者加茵陈、虎杖、栀子。食差者加楂曲、白豆蔻;结石在1cm以上加鸡内金、火硝;转氨酶升高者加蒲公英、地丁;便秘加大黄、芒硝、番泻叶;蛔虫加乌梅、槟榔、川楝子。每日1剂,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西药对照组用庆大霉素8万u/次,每日3次,利胆片4片/次,每日3次,伴绞痛加阿托品0.5mg,口服或肌注,必要时用杜冷丁,酌配维生素B、C,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停药均随访3个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检查正常,B超、X线摄片、造影提示阴性。(2)显效:症状消失,尚残留轻度体征,实验室检查及X线、B超检查无异常。(3)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正常,但B超及X线显示病灶存在。(4)无效:症状、体征存在,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胆道感染疗效对照 注:A为感染组,B为胆石症组

    治疗A组总有效率98.4%,治疗B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8.1%,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

    治疗A组124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为A型:肝胆气滞53例,占42.7%,有效率为本型的100%;湿热阻遏41例,占33%,有效率97.5%;脓毒蕴结20例,占16%,有效率99.5%;肝胆气虚10例,占8%,有效率100%。

    治疗B组147例,用自拟方去藕节加硝黄、乌梅、肉桂治疗胆石症,其中分为肝胆气滞35例,治愈率54.2%,好转率37.3%,无效率8.4%;湿热阻遏46例,治愈率52.1%,好转率32.6%,无效率5.3%;脓毒蕴结37例,治愈率51.4%,好转率37.8%,无效率10.8%;肝胆气虚29例,治愈率55%,好转率34.4%,无效率10.6%。总有效率81.4%。排出结石最大1cm,最小0.2cm,大于1cm以上的排出较差。见表2。表2 自拟方化裁对胆石症的影响

    3 讨论

    3.1 解痉止痛作用 胆道炎症由于细菌感染,胆汁分泌失调,从而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本方具有解除痉挛,扩张胆道,使胆汁畅通,得到改善症状体征的作用,与芍药、甘草之缓急解痉止痛的药理作用。

    3.2 消炎利胆作用 胆囊肿大,胆汁阻塞,分泌减少,气机升降失调,气滞湿阻,本方具有消炎利胆,抗感染,通利胆道,促胆汁分泌,协调气机,亦是芍药之阴柔制阳清热缓急之功效,白矾中和胃液抑胃之升降的作用。

    3.3 排石溶石化石作用 胆系炎症浸润,胆汁成分改善,实热煎熬蕴久,其疏泄运化代谢的紊乱,病理产物积蓄沉淀阻滞而成结石,本方化裁可排出胆石,实践证明,所排出之结石以松散泥沙为主,说明火硝、白矾合用能改变结石成分,阻断其形成,中和胆汁,促胆石溶解、软化作用。

    3.4 降脂酶作用 本方在缓解止痛、消炎利胆基础上有降低胆固醇、转氨酶作用,从而阻断了结石形成,在随访中,多数患者复发率较低,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3.5 两组对照比较 在治疗上和所支付的住院费用经济负担上有其明显差异,若能改变用药途径,改善剂型,疗效更为确切持久。

    3.6 无毒副作用、不良反应、成瘾性及耐药性 采用非手术姑息疗法治疗胆道感染、胆石症,在国内有其难度大及地区性、饮食、用药等差异性,本方则无特例选择。

    本方按《内经》“六腑以通为用,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的原则,组方严密,配伍合理,用药独特,具有简便、效高,利胆、解痉、止痛,疏通胆道,扩张胆管,溶石化石,动荡胆石,畅调气机,酸苦阴柔,甘寒配伍,优于国内清胆行气、利湿、化瘀之法。


作者单位:850003 西藏拉萨,武警西藏总队医院中医科

作者: 陈良,谢海东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