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5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早期干预、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0例。【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早期干预、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0例。 结果 围产因素是主要病因(41%),其次为母乳性(18%),感染(13%),溶血病(12%)。结论 早期诊断,寻找病因,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早期(1周内)新生儿更为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黄疸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可为生理性亦可为病理性。病理性黄疸的危险性已受到高度重视,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高胆)200例,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例中男132例(66%),女68例(34%);足月儿143例(71.5%),早产儿53例(26.5%),过期产儿4例(2%)。黄疸出现时间:<24h 24例(12%),<7天148例(74%),>7天30例(15%)。血清胆红素最高值轻度205.2~256.5μmol/L 91例(45.5%),中度256.6~342.2μmol/L 63例(31.5%),重度>342.2μmol/L 46例(23%)。本组病例30%是以新生儿黄疸入院,65%为24h内因窒息、早产、呕吐等入院,而在住院期间发生黄疸,5%为因其他原因入院而测胆红素高于正常。1例入院时有抽搐。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

    1.3  观察方法  入院或出现黄疸当天、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前取静脉血测定胆红素,采用经皮胆红素仪监测胆红素变化,每日1~2次至患者出院。

    1.4  病因  围产因素占第一位,共82例(占41%),其中窒息52例(窒息合并颅内出血28例),头皮血肿14例,咽下综合征10例,其他6例;其次为母乳性黄疸34例(占18%);感染26例(占13%),其中脐炎7例,肺炎3例,皮肤脓疱疹6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败血症4例,弓形体感染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先天性梅毒3例;新生儿溶血病24例(占12%),其中1例为BO合并RH溶血症;再次为低蛋白血症5例(占2.5%),NEC 8例(占4%),胎粪排出延迟12例(占6%),红细胞增多症9例(占4.5%)。

    2  治疗与转归

    2.1  治疗方法  189例采用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光疗疗效比较见表1。积极治疗原发病,抗菌、纠酸、供氧、保暖,辅以肝酶诱导剂,重度黄疸者予静滴白蛋白,24例溶血病均给予大剂量丙球,其中1例BO合并RH溶血病行换血疗法,换血前后予以光疗。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予以部分换血。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中11例未予光疗,停母乳后2天黄疸迅速下降,5~6天后渐降至正常。早发型予勤喂奶,胎粪排出延迟者予以小儿开塞露灌肠通便,并尽早开奶,加用微生态制剂。1例入院时已发生核黄疸,2日后家长放弃治疗死亡。

    2.2  疗效标准  治愈:(1)黄疸消失;(2)血清胆红素正常;好转:(1)黄疸明显消退;(2)血清胆红素降至102.6μmol/L以下,但未正常。

    2.3  转归  治愈159例(79.5%),好转35例(17.5%),家长放弃治疗死亡6例(3%),其中1例死于核黄疸,其余均死于原发病(1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严重感染,1例广泛颅内出血)。详见表1。表1  189例不同病因高胆光疗疗效比较

    3  讨论

    高胆病因可因地区及诊断条件不同而异。本组以围产因素(41%)占优势,其次是母乳性(18%),感染(13%),溶血病(12%)。围产因素致早产、产时窒息、缺氧、酸中毒、头皮血肿、颅内出血、低体温等均可抑制肝酶活性,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能力,使胆红素生成过多,窒息后致消化功能紊乱、腹胀、胎粪排出延迟及开奶延迟可加重黄疸,而分娩时吞咽母血致咽下综合征也易加重黄疸。母乳性黄疸在本文占第二位,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可能与初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多及母乳喂养不足有关。母乳量少,肠蠕动差,胎粪排出延迟引起肠肝循环增加。由于近年来国内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提高,加之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但尚无引起核黄疸的报告,也未发现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生影响[2]。其次为感染和溶血病。本文感染因素较其他学者报道低,与目前孕期宣教重视、产前诊断普及、助产技术和医疗条件改善致感染减少有关。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社会因素,目前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垂直传播致新生儿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类因素也易加重黄疸,需得到足够重视。新生儿溶血病致黄疸程度较重,一经确诊,应立即光疗,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新生儿溶血病进展较快阶段,光疗时胆红素尚可升高,并于停止光疗期间反复上升,是因光疗并不能阻止溶血,应继续光疗。如已达到换血指标,必须换血。本文中1例入院时即发生胆红素脑病后死亡,其余无新病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可导致死亡,而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故高胆治疗目的在于阻止胆红素上升到危险程度,预防核黄疸发生。但要明确早产、窒息缺氧、感染、溶血病、低蛋白血症等因素也是促发胆红素脑病的重要因素。新生儿血脑屏障和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3]。因此治疗高胆时应明确病因,分别处理。光疗仍是目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方法,无光疗禁忌证的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胆均适用。双面光照比单面光照效果好,蓝光箱光照比蓝光毡光照效果好[4]。早期进行光疗干预及对症处理十分必要,以防止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2 马加宝,陈凯.临床新生儿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9-60.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1-443.

4 陈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照疗法.西南军医,2006,8(5):77-80.


作者单位:210011 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作者: 张彧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