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6期

温补法在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本人根据肾病综合征的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四大临床特征与中医水肿病相似,多属于脾肾两脏虚亏是本病主要病理机制,故采用一温一补之法,佐以化浊积之功,调理脾肾功能,从而解除四大特征之目的。【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温补法。临床应用肾病综合征,中医虽无此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人根据肾病综合征的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四大临床特征与中医水肿病相似,多属于脾肾两脏虚亏是本病主要病理机制,故采用一温一补之法,佐以化浊积之功,调理脾肾功能,从而解除四大特征之目的。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中医疗法;温补法;临床应用


    肾病综合征,中医虽无此病名,根据其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与水肿病相似。中医认为,脾肾两脏虚亏是本病主要病理机制。脾虚则运化失司,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水湿停留于肌肤,肾虚则开阖不利,水液潴留而形成浮肿,精气外泄而形成蛋白尿。《景岳全书》云:“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多属虚败,治宜温脾补肾,此正法也。”强调治疗水肿补益脾肾的重要性,称补益为治疗水肿之“正法”。张氏之论,对本病从脾肾论治提供了依据。因此,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本病的四大特征辨证论治,采用温补法在51例中取得一定疗效,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0岁。治愈率达70%,有效率25%,无效5%。现介绍如下。

    1  浮肿——温肾助阳,化湿行水

    肾病综合征多表现不同程度浮肿,以腰以下肿为甚,甚则有腹水,尿少而混浊,形寒肢冷等证,常见本虚标实,脾肾阳虚。《景岳全书》云:“阳旺则气化,而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水肿之病阳虚也。”脾虚不能制水,水湿壅盛久必损及肾阳,肾阳衰不能温煦脾阳,亦致脾虚益甚,如此恶性循环,水液泛滥形成水肿。治当温肾助阳,化湿行水。常用方如脾虚为主选用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化湿;肾阳虚当用真武汤或五苓散温阳化气行水。上述方剂中选加石韦、车前、苡米、益母草等利湿之品,并重用黄芪益气且能消肿,亦有提壶揭盖之意。

    2  蛋白尿——益气固精,兼补脾肾

    蛋白尿是本病最基本的症状。本病往往浮肿消退很长时间,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但是蛋白尿持续存在,对中医来说,则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单纯寻求消除蛋白尿的药物是不切实的。笔者认为蛋白尿发病的机理是脾肾两虚,肾气不足,闭藏失职,则精气外泄所致。《内经》云:“损其肾者,益其精”。因此,治疗蛋白尿,以益气固精,调补脾肾为法。药物组成:黄芪、制附片、党参、白术、山药、熟地、金樱子、菟丝子、芡实、五味子、当归、枸杞子。如久病必有瘀滞加丹参、益母草祛瘀生新;阴虚火旺加知母、盐黄柏;尿液混浊加萆薢、泽泻。

    临床观察,西医主张用激素药消除蛋白尿,近期疗效尚可,但其副作用亦为数不少。笔者认为,激素类药为温肾助阳之品,服用时间过长,反而蛋白尿不易消失,常出现两颊潮红,食欲亢进,体胖等阴虚阳亢之症。当撤减激素时,亦有反跳现象。为了减少其副作用,用中药调治,如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熟地、枸杞子、山茱萸、山药、制附片之品可取事半功倍之效,以取其扶正固本,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达到促进病愈的目的。

    3  低蛋白血症——滋养肝肾补气养血

    低蛋白血症是因体内大量蛋白质从小便丢失必然的结果。因此,对其治疗首先要控制蛋白尿,以塞其去路,才能提高血浆蛋白。蛋白质可理解为中医所说的精微物质。“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精微物质由脾胃所化生,同时肾藏精,脾阳之维系要肾阳之温煦,肾脏对精微物质的化生与贮藏有密切关系。所以提高血浆蛋白从脾肾入手。《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一温一补,主要对脾肾而设,中医治疗虚损病的总则,也是采用温补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理论依据。在21例中占95%的患者血浆蛋白倒置,多为精血亏损,肝肾不足。但是在浮肿消退,蛋白尿逐渐减少或消失,随之血浆蛋白逐渐上升,一般在治疗中或恢复期从本治疗的同时,配合选用滋养肝肾、补气养血之品。如黄芪、茯神、阿胶、黄精、山药、枸杞子、熟地、冬虫草、大枣、制附片等对提高血浆蛋白质有一定帮助。

    4  高脂血症——温养脾肾,佐以化浊消积

    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未明,因其常与低蛋白血症并存,故考虑由于长期低蛋白血症之刺激,肝脏合成蛋白的机能亢进,从而导致高脂血症。中医认为,“营行脉中为血液之清者,而营者水谷之精气也。”水谷之精气由脾胃所化生。如脾胃气虚,不能正常的化生营气以“注之以脉”,则使血中的浊质增加。从而把高脂血症理解为血中的浊质。由此可见,其病因病机仍是脾阳不足,肾阳衰微不能温煦脾阳之故。如脾虚湿阻或过食肥甘厚味,日久化热,蕴结中焦,以致脾胃升降失职,肝胆失于疏泄所致。在温养脾肾之中佐以化浊消积达到标本兼固之目的,可在基本方中加茵陈蒿、泽泻、山楂、草决明、益母草。肾病综合征的高脂血症并不需要专门用药,常在以上治疗中配合选用。往往随低蛋白血症的改善而改善。一般水肿消退、尿蛋白消失之前便可恢复正常。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20岁,住本县古夫镇古洞口村,农民。患者于2003年1月出现浮肿,由眼睑渐至全身,伴恶寒发热,头晕乏力,恶心,尿少而尿液混浊,腰酸痛等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肾病”,住院治疗半月,上症好转自动出院。3天后上症加重,再到该院住院治疗1个月而出院。4个月后,上症又复发,全身显著浮肿,以腰以下肿甚,伴有腹水、尿少而混浊、形寒肢冷、腹胀纳呆便溏、一日数行、乏力等,收住我院治疗。检查:体温36.6℃,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75mmHg,急性重病病容,神清,精神差,面色白光白。眼睑及四肢明显浮肿,双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腹部膨隆如鼓,心肺(-),肝脾(-),双肾区无叩击痛,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缓。化验检查:尿常规化验:蛋白(++++),白细胞3~5个,红细胞0~2个,颗粒管型1~2个。血浆蛋白:总蛋白59.45g/L,白蛋白24.59g/L,球蛋白34.86g/L,白蛋白/球蛋白0.1:1。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三焦气化失司。治则:温补脾肾,化湿行水。方药实脾饮加减:黄芪50g,白术10g,党参10g,制附片6g(先煎),干姜6g,桂枝10g,木瓜10g,厚朴10g,大腹皮15g,猪苓15g,泽泻15g,益母草15g,云苓15g,苡仁30g。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云苓、白术、苡仁、党参健脾化湿,厚朴、木瓜、大腹皮理气醒脾除湿,制附片、干姜、桂枝温补脾肾,猪芩、泽泻、益母草利水消肿,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患者浮肿减轻,尿量增加,继进4剂,全身浮肿消退,腹水、便溏、形寒肢冷消失,精神好转,饮食增加,尿色尿量正常。复查尿常规:蛋白(++++),白细胞1~2个,红细胞0~1个,尿蛋白持续存在。多属脾肾两虚,肾气不足,闭藏失职,精气外泄所致。继以益气固精,调补脾肾为法。方药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山药10g,熟地15g,巴戟天12g,金樱子12g,菟丝子10g,芡实12g,五味子10g,当归12g,丹参15g,制附片6g,益母草15g。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山药、熟地滋阴,巴戟天、金樱子、菟丝子、芡实、五味子固肾气收摄精气,消除尿蛋白;当归养血活血,制附片助阳,丹参、益母草祛瘀生新。上方治疗2周,又复查尿常规:蛋白(++),住院21天,因经济困难,要求回家治疗,继上方带药3周,曾3次复查尿常规,蛋白尿消失。患者预防再次复发又来就诊,以扶正固本滋养肝肾为法则,用丸药1剂连服1个月。随访3年未发,恢复正常劳动。

    6  临床体验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于肾中阳气温煦,肾脏精气亦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在生理上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所以笔者从脾肾两脏论治,采用温补治疗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疗效。脾肾同病,多表现本虚标实,脾肾阳虚,阴虚内盛,水湿内停,精气不固,精血亏损之症。故用一温一补,脾阳由振,肾阳开阖有度,水湿能化,水道通行,精气则旺,精血能生,从而达到治愈本病之目的。


作者单位:443711 湖北兴山,兴山县人民医院

作者: 宋发翠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