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8期

胬肉切除并羊膜移植3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发率高,我院2001~2004年开展了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复发性胬肉6例。1羊膜的制备羊膜取自剖宫产孕妇的新鲜胎盘,产前孕妇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用生理盐水冲洗,钝性剥离绒毛膜,并尽量去除单膜的海绵层组织,羊膜取出后用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浸泡10min,上皮面......

点击显示 收起

    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很多,保守治疗包括局部注射抗肿瘤药物,冷凝及激光等方法,但一般效果较差,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发率高,我院2001~2004年开展了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38例(54眼),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40岁,平均50岁。复发性胬肉6例。

    1.2  方法

    1.2.1  羊膜的制备  羊膜取自剖宫产孕妇的新鲜胎盘,产前孕妇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排除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乙肝、丙肝病毒和梅毒检查阳性者。用生理盐水冲洗,钝性剥离绒毛膜,并尽量去除单膜的海绵层组织,羊膜取出后用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浸泡10min,上皮面向上平铺于手术膜纸上,待用,所制羊膜均于取材后10h内使用。

    1.2.2  手术方法  于左眼胬肉颈部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0.5ml,以小弯剪在胬肉颈部剪开结膜,并做结膜下分离至泪阜,使结膜与胬肉分离,以小剪刀伸到胬肉下把胬肉与巩膜分离,以小镊子夹住胬肉头部,把虹膜分离器伸入胬肉与巩膜间,向角膜方向钝性分离角膜面胬肉,并用显微有齿镊把残留在角膜面的胬肉组织镊除干净,以止血钳夹住胬肉体部组织片刻后剪除之,以烧灼器轻烧灼巩膜面的血管,将已分离好的羊膜(上皮面向上)轻轻手铺在巩膜暴露区,以10/0尼龙缝线把羊膜固定缝合在巩膜面上6针,并以10/0尼龙缝线把3面结膜与羊膜连续缝合起来,术后加压包扎24h,局部应用激素、抗生素、术后14天拆线。

    1.3  术后处理  术后每天换药,连续3天。观察羊膜生长情况及创面恢复情况,每天滴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术后一般均有轻重不等的异物感,流泪,但逐渐减轻,约1周后消失。2周后拆除缝线。

    1.4  随访  术后每隔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诊,观察恢复情况。

    2  结果

    54眼全部羊膜均成活,无免疫排斥反应。翼状胬肉患者除2眼复发外,其余全部一次治愈,翼状胬肉复发率仅为3.7%,成功率为96.3%。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各种手术方法均不能完全阻止其复发,单纯切除术后的复发率高达45%~61%。一般采取的单纯切除+巩膜面暴露+平阳霉素局部应用,尽管降低了复发率,但毕竟平阳霉素还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笔者用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8例翼状胬肉患者除2眼复发外,其余全部一次治愈,翼状胬肉复发率仅3.7%,比单纯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低得多,成功率为96.3%。

    羊膜由一基底膜和无血管的基质组成,含有眼表面上皮细胞(结膜细胞及角膜上皮细胞)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可延长其生命维持其克隆,羊膜也可刺激结膜上皮的非杯状细胞的分化,羊膜基质中还含有不同形式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可缓解基质炎症和角膜新生血管。总之,羊膜具有抗炎、抗纤维化、抑制新生血管组成、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因此新鲜羊膜移植提高了翼状胬肉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单位:511400 广东广州,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人民医院五官科

作者: 刘宏锋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