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8期

特殊临床表现的糜烂性胃炎的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一般慢性胃炎症状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1],笔者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共接诊185例慢性胃炎患者,少有这些症状,而是主要表现为少见的吞咽梗阻感、咽部异物感及顽固性呃逆等表现,胃镜检查报告均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笔者将这组少见的临床表现归为慢性胃炎的特殊临床表现......

点击显示 收起

    一般慢性胃炎症状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1],笔者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共接诊185例慢性胃炎患者,少有这些症状,而是主要表现为少见的吞咽梗阻感、咽部异物感及顽固性呃逆等表现,胃镜检查报告均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笔者将这组少见的临床表现归为慢性胃炎的特殊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5例中男112例,女73例,男女比约3:2。年龄在17~68岁之间,以31~50岁居多,共149例,占80.5%。

    1.2  临床表现  以吞咽梗阻感为主诉症状的162例(占本组87.6%),主要表现为进食开始时即有咽喉、食管梗阻感,当进食一会儿后这种感觉症状减轻或消失,笔者称之为“开口梗”,且与进食食物性质(干食或流质)无关,这点与食管、贲门部位病变(如食管、贲门癌)在临床症状上是有区别的。他们的胃镜检查报告均为不同程度的糜烂性胃炎。以咽部异物感为主诉的21例(占本组11.4%),表现为咽喉部有异物感觉,大多数类似于慢性咽炎症状,而检查咽炎不明显或没有;少部分患者类似于中医所称的“癔球症”, 他们的胃镜检查报告均为不同程度的糜烂性胃炎。以顽固性呃逆为主要表现的2例(占本组1.1%)持续呃逆2~5天,2例胃镜均表现为全胃糜烂性胃炎(3级)。本组中少数伴有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不伴有这些症状。

    1.3  胃镜检查情况  本组全部病例胃镜报告为糜烂性胃炎。病变部位:单纯胃窦糜烂82例,单纯胃体糜烂29例,单纯胃底部糜烂5例,胃窦及胃体糜烂38例,全胃糜烂31例。少部分合并胃窦浅表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病变程度:糜烂1级98例,2级65例,3级22例。

    1.4  幽门螺杆菌(Hp)检测  本组中有158例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呼气试验检测Hp,其中105例Hp(+),阳性率66.5%。

    1.5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组病例中,对咽部异物感为主诉的21例患者,首先排除单纯慢性咽炎;对吞咽梗阻感为主诉的162例患者,详细问诊症状特征(见前述临床表现),结合胃镜报告,排除食管、贲门病变(如食管、贲门癌等)。均结合其他症状,如伴有或不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参考胃镜报告及Hp检测结果,均诊断为慢性胃炎。

    1.6  治疗方法及疗效  本组均按慢性胃炎治疗,疗效肯定。

    1.6.1  一般治疗及心理治疗  指导患者注意饮食规律,戒烟酒,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宁。对吞咽梗阻者解释与食管、贲门病变的不同点,消除患者恐癌疑癌心理。对咽部异物感的“癔球症”表现者的心理辅导也是一样,消除其精神顾虑。据情况适当应用调节神经功能药物,如谷维素、舒乐安定、罗拉或黛力新等药物辅助治疗。

    1.6.2  药物治疗  对Hp阳性者,行根除Hp治疗,一般用奥美拉唑40mg/d(或枸橼酸铋钾440mg/d)、克拉霉素500mg/d、阿莫西林2000mg/d,联用7天。后继续应用抗酸药物或其他助消化或解痉药物。以吞咽梗阻为主诉症状者及以咽部异物感为主诉者,在应用抗酸药物基础上,多数联用促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10mg tid),少部分患者应用解痉剂如普鲁本辛或654-2有效;而顽固性呃逆的2例患者,在应用根除Hp治疗基础上均应用解痉剂,并配合针灸治疗,1例当天控制症状,另1例2天后症状完全消除。在症状消除后仍继续按疗程服用根除Hp药物及抗酸药物。

    1.6.3  治疗结果  回访152例中108例在1周内症状消除,36例症状减轻,8例无效。1周内症状缓解率94.7%,半月复查胃镜68例,糜烂程度减轻(由3级转2级、1级或2级转1级)38例(55.9%),病灶消除20例(29.4%),糜烂程度未变10例,半月胃镜报告好转率85.3%。1个月后复查胃镜98例,糜烂消除72例(73.5%),减轻18例(18.3%),不变8例。1个月胃镜报告好转率91.8%。

    2  讨论

    从本组病例资料的数据(年龄、性别比、Hp阳性率等)看,与一般的慢性胃炎的特征无明显差别[1],这也说明这组特殊临床表现的糜烂性胃炎并非“特殊”,仅临床表现少见而已。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并非仅教材上的几种常见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特殊临床表现也可能就是慢性胃炎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治疗方面,除一般胃炎的治疗方法外,特别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关于病因机理的探讨:为什么有些慢性胃炎患者会有上述这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呢?笔者分析认为均可用吞咽神经及支配食管-胃蠕动的迷走神经的异常调节,导致口咽部异常感知及食管-胃的异常蠕动来解释。笔者推测食管-胃蠕动的“起搏点”在咽部或上食管括约肌(UES)上端。部分慢性胃炎发生后,支配食管-胃的迷走神经异常调节“起搏点”,致起搏推迟或上食管括约肌持续收缩时间延长,或致口咽部迷走神经传入异常,从而导致吞咽梗阻感或咽部异物感;而发生顽固性呃逆者,系慢性胃致支配食管-胃等的神经异常调节而致它们的异常运动。而胃炎与异常神经调节可互为因果。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胃肠疾病与神经调节的重要关系。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0-381.


作者单位:430400 湖北武汉,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内1科

作者: 罗正武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