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8期

新疆西线战时伤员运送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我部地处祖国西北边疆,位于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的斗争前哨,笔者根据十几年来在西北边疆山区处理外伤的经验和外出抢救野营拉连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本部十年来处理外伤781例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尝试探讨一下新疆西线战时伤员运送中的有关问题。1地形新疆素称三山两盆之地,天山横亘中部,构成数条东西走向的山脉......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部地处祖国西北边疆,位于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的斗争前哨,笔者根据十几年来在西北边疆山区处理外伤的经验和外出抢救野营拉连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本部十年来处理外伤781例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尝试探讨一下新疆西线战时伤员运送中的有关问题。

    1  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形  新疆素称“三山两盆”之地,天山横亘中部,构成数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和谷地,山体幅度宽250~300公里,山脊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地形复杂,从而构成新疆西线地区在自然地理上的特色。  

    1.2  气候  西线地区冬长5~6个月,全区部分地方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同年较差在31.2~43.3℃之间,雪日夜差在20~28℃之间。同一山沟随地理变化气温差异极大,有时汽车行驶1h,节气可差1个月,往往坡下风和日暖,坡上仍冰天雪地,向阳面春暖花开,背阴面滴水成冰,昼酷热,夜奇寒,故常日历四季。

    此为多雪地区,平均积雪约25~30cm,最大积雪达约70cm。冬天多刮东风,风口风力7~8级,有时连刮几天,大雪堆积,阻塞交通,偶发雪崩。新疆虽少雨,但西线地区因受北冰洋的冷湿气流及中亚的气旋入侵,年降雨量仍在300mm左右,且雨季多在春天,6~8月冰雪溶化,源出腾格里北山麓,西行注入哈境的伊犁河水猛涨,个别地区可成山洪。

    1.3  交通  此区目前仍以公路为主,现主要干线已基本实现路面柏油化,但因山高谷深,道路崎岖和气候多变,交通仍不是很便利。

    1.4  民族分布  新疆西线一带是多民族地区,以哈萨克族为主,全疆哈萨克族87%集于伊犁塔城等地区。

    2  几个问题的探讨

    2.1  山区伤员运送工具

    2.1.1  直升机  战时飞机运送伤员能有效缩短时间,且条件好效率高。但应想到在地区战时使用直升机可能碰到平时航线距边界较近,如战时失去制空权,则飞机难以通过。

    目前我国直升机一般飞行高度不超过2000米,难以飞越天山山脉;气候多变,风雪较大,难以保证及时起飞;地理复杂,山高谷深,飞机难在预定地点降落且易迷航。因此,应想到战时用直升机运伤员在此区难以全面发挥其作用。

    2.1.2  救护车或回空汽车  为此区200公里范围内运送伤员的主要工具,现部队使用的救护车型,能载2~3名担架伤员,但汽车动力不大,越野能力不强,空调和取暖装置差,应加进一步改进,若用回空汽车运送重伤员,卡车应装土以减少颠簸,若能将担架悬空固定会更稳当,每次运送4~6名担架伤员。用5座吉普车对无骨折的伤员作短途运送,可将伤员扶卧在后坐,若有骨折伤情危重长途运送中坚持抢救者,应将前座取掉铺平,让伤员斜卧车内。

    2.1.3  担架  在山地作战,当气候地形和作战条件下不允许机械化运送,担架将是此区短距离运送伤员的主要工具,分普通野战单架和民用担架。此区牧民不善步行,故担架应靠马拉牛驮。冬天马拉爬犁,一匹马在冰雪上能拖载700kg,一个爬犁可置两副担架,小爬犁由一人拖拉,适用于战地救护;夏天用牛马驮担架,可在前后二牛马的背上用左右二根长杆固定,救护人员可骑在牛马背上,翻山越岭十分便当。

    2.2  战时伤员运送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妥善组织及时后送  对需专科处理的伤员应争取在伤后数小时内,最多不超过48h运至专科进行彻底清创。据不完全统计,我部十年来处理急性外伤78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2h以内者351例(44.9%),12~24h者119例(15.2%),24~48h者82例(10.5%),两天以上者229例(29.4%)。从我部所处的位置及平时接受伤员的范围距离上分析,若战时转送时间不抓紧,则可能误事。

    2.2.2  伤票填写清楚  认真记录伤员的症状体征和做好“接力式”救治。

    2.2.3  保持呼吸道畅通  昏迷病人取俯卧或半俯卧位,以利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排出,防止误吸窒息。有舌后坠者可置咽通气管或将舌拉出固定,若仍难维持,其通畅可行气管切开。

    2.2.4  伤员出现脑疝的处理  伤员出现脑疝应输强力脱水药,忌用吗啡、唛啶或大剂量镇静剂,避免掩盖症状或抑制呼吸而加重伤情。

    2.2.5  有肢体骨折的处理  有四肢骨折应行固定,脊柱骨折用硬板担架运送且忌翻动过多,疑有颈椎损伤者应持头颈自然伸直位,提防脊髓损伤。

    2.2.6  对已在阵地上进行过止血、包扎和固定的伤员应详细检查  看是否止血有效,包扎适当和固定牢靠,尤该注意止血带使用是否恰当。在野战情况下,止血带对紧急止血抢救生命有一定作用,但使用不当反遭不幸,故应遵循“非加压包扎无效不用止血带”的原则,并应注意上止血带的位置、方法及松换等问题。

    2.2.7  抗休克和预防感染  补足血容量,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重者肌注强力霉素。

    2.3  此区运送伤员中的特殊情况

    2.3.1  运送人员的组织  西线地区多民族集居,以哈萨克为主,在未来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斗争中的开始阶段,我们处于守势的可能性大,按一般规律防御战的伤亡率高,而且炸伤、烧伤、冻伤、休克的发生率高。这样战时伤员成批下来,山区交通不便,途中车辆人流拥挤,常遭敌袭且当运输力量不足或机械化运输难起作用时,急需发挥当地少数民族的作用,故组织运送伤员时,一定要配哈萨克语的翻译和向导。

    2.3.2  预防晕车问题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前庭迷路受颠簸或汽油味刺激而产生恶心呕吐等。胸、腹、颌面伤途中呕吐易引起窒息。需据伤情安排运输工具和取合理体位,掌握适度车速,使伤员舒适。运送前应用抗晕药物,在救护车内燃蚊香以减少汽油味。

    2.3.3  关于途中输液问题  伤后尤其是烧伤水分大量丢失,加上途中禁食易出现脱水,而在运输中需要输液,在汽车上输液要用尼龙针头便于固定,并将液体瓶拴牢防止行车时撞碎。

    2.3.4  关于缺氧问题  伤后失血脱水,尤其胸外伤肺活量减少,加上饥寒、疲劳刺激,大大降低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而发生各种缺氧症状和循环障碍。若在伊犁河谷作战,伤员后送中翻越海拔4300米的冰大坂,这里常年积雪,空气稀薄,救护车内应配备氧气筒。

    2.3.5  保暖和防冻  冬季寒区作战,防冻伤是基本问题。但此区由于自然地理特殊,在其他季节也会发生冻伤,笔者在平时曾遇到因忽视这一问题而造成冻死和致残的沉痛教训,战时应加倍注意,尤其是行加压包扎止血、上止血带或烧伤伤员在翻越冰大坂时要特别注意保暖。


作者单位:834700 新疆塔城,塔城武警边防支队

作者: 周 洁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