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11期

腋下与乳房下皱襞切口行胸大肌后隆乳术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乳房自2000~2006年,笔者采用硅凝胶乳房假体,经腋下、乳房下皱襞切口行隆乳术10例,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其中6例行腋下入路,4例采用乳房下皱襞入路行隆乳术,均为双侧。术前做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胸透、心电图及乳房B超检查。1术前设计及麻醉根......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乳房


    自2000~2006年,笔者采用硅凝胶乳房假体,经腋下、乳房下皱襞切口行隆乳术10例,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其中6例行腋下入路,4例采用乳房下皱襞入路行隆乳术,均为双侧。术前做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胸透、心电图及乳房B超检查。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设计及麻醉  根据受术者的身高、胸围、肩宽选择适合的乳房假体(180~220ml)。受术者取立位,根据假体半径大小,以乳头为中心标记出剥离范围。采用静脉复方麻醉配合肿胀液的应用(生理盐水60ml+2%利多卡因20nl+肾上腺素0.5mg)行切口及胸大肌外侧缘皮下浸润麻醉。

    1.2.2  切口的选择

    1.2.2.1  腋下切口  常规备皮、消毒,先用10nl注射器在腋窝切口处和向胸大肌外缘方向的入路中皮下注射麻醉液,顺皮纹方向切开腋窝的皮肤、皮下组织,在皮下组织层向内侧分离至胸大肌外侧缘,多用手指钝性分离,出血极少,在胸大、小肌间进入胸大肌下按画线范围分离腔隙,分离一定要充分,分离完毕后压迫止血,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将假体置入分离好的腔隙内,检查外形满意后,逐层缝合切口,腋下置适当大小棉垫,弹力绷带塑形固定胸部,包扎的压力偏重于乳房的上部。

    1.2.2.2  乳房下皱襞切口  受术者平卧位,切口画线在乳房下线以下1~2cm处,常从乳头垂线向外略呈弧形,经局  部皮下浸润麻醉后按切口画线切开皮肤和皮下脂肪,深达肌肉筋膜,剪开肌筋膜,此处多数情况下恰是胸大肌起始部外侧缘,稍锐性分离后,即用食指进入胸大肌下深面进行钝性分离,按画线范围分离腔隙,充分止血后,置入假体,将切口分层缝合,术后用胸带均匀包扎,包扎需持续7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5天。

    2  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10例受术者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双乳形态对称、美观,手感柔软逼真,切口瘢疤不明显,均对手术满意。

    3  讨论[1,2]

    隆乳手术假体放置的位置于胸大肌后间隙,具有术后乳房假体边缘不明显,挛缩率低,术后恢复快,且较于乳腺后置入假体为假体提供更多的组织覆盖。在分离腔隙过程中应仔细,要剥离足够大的腔隙,腔隙必须两侧对称,植入的假体才不至于对周围组织产生很大的张力和长期刺激而出现挛缩,术中止血应彻底,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术后有效按摩等措施,能减少包膜挛缩的发生,包扎的目的是为了压迫止血和防止假体移位。

    腋下入路切口术后瘢痕不明显,但置入假体距离较远,剥离范围大,显露不易,易将腔隙的上界分离较高,下界和外下不易分离到位,使假体易于上移,需注意包扎,固定乳房的上部。适用于乳晕直径较小及乳房下皱襞不明显,但不适用于胸部狭长且乳房位置较低及再次隆乳者。

    乳房下皱襞入路切口,置入假体距离近,剥离范围较小,显露较好,术后瘢痕不明显,适用于有一定量乳腺组织者及乳房皱襞较高或不明显者,不适合于再次隆乳及圆锥形小乳房。

    总之,隆乳手术是美容外科常见的手术,腋窝切口及乳房下皱襞切口胸大肌后隆乳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术式,腋下入路隆乳术其切口远离乳房且较隐蔽,因此较易被受术者接受。 

【参考文献】
  1 方彰林.乳房美容整形外科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4.

2 王炜.整形外科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39.


作者单位: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 罗玲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