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1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阳性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8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33例,占37。1%,214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67例,占3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阳性率进 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 8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33例,占37.1%, 214 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67例,占31.3%,两组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至今尚不清楚,致病因素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但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检测结果要受到胃酸、胆汁反流频率和时间的不同及胆汁成分、浓度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同时与肠型胃癌、MALT淋巴瘤的发病有关。近年来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相关性备受关注,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笔者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阳性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03例患者均为2007年6~8月份在瑞金医院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及Hp检测的病例,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214例,其中男120例,女94例,年龄18~80岁,平均53.3±17.11岁;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89例,其中男48例,女41例,年龄19~82岁,平均50.43±16.65岁。

    1.2  评定方法

    1.2.1   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  (1)临床上具有上腹部胀痛、烧心、恶心、口苦等症状4周以上;(2)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其他器质性疾病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特征:①胃窦黏膜充血水肿或脆性增加;②胃镜插入胃内静止不动1min后仍可见到胆汁反流;③胃黏液湖呈黄绿色;④胃黏膜有胆汁染色。

    1.2.2  Hp阳性诊断标准  于胃窦部前壁取胃黏膜组织2块,1块送病理检查,1块进行快速尿素酶试纸检测,两者均有幽门螺杆菌者为阳性。

    1.3  排除标准  (1)有胃肠道手术史;(2)4周内有特殊服药史(PPI、铋剂、抗生素)。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无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表1  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与Hp的相关性(略) 注:P>0.05

    3  讨论

    关于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国内外都有过不少报道,但意见和认识尚不统一。本研究结果显示, 8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33例,占37.1%,214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67例,占31.3%。两组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许多研究已经证实,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Hp阳性率接近,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因此Hp感染亦应该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有关研究显示[1,2],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Hp者与未根除Hp者比较,治疗效果前者好于后者,也说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这与国外报道[3]根除Hp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减少相吻合一致。

    近年来,体外实验研究已经证明[4~6],胆汁中的胆汁酸对Hp的群集、生长有抑制作用, Graham等[5]发现胆汁对Hp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6例Hp分离株均只能在胆汁浓度为1:192时才能生长,有文献报道Hp在此型胃炎中阳性率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胆汁反流性胃炎与Hp之间呈负相关甚至无关。有关研究证实[7],胆囊黏膜、胆汁、胆石中存在幽门螺杆菌DNA物质,并提示在胆结石患者胆囊中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性胃炎与Hp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负相关或正相关,还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Hp感染早期,胃窦G细胞、S细胞减少,胃泌素分泌增加,胃酸分泌增多,此时胆汁反流程度尚轻,反流入胃内的胆汁浓度较低,因此Hp检出率较高;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胃体炎症越明显,甚至出现萎缩,胃体壁细胞减少,胃酸分泌也相应减少,同时胆汁反流程度加重、浓度升高,此时反而不利于Hp生长,Hp检出率较低。由此可见,胃酸的多少、胆汁反流频率和时间的不同及胆汁成分、浓度的差异等因素使胃内幽门螺杆菌的群集、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而导致不同的Hp阳性率。

    事实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至今尚不清楚,致病因素有很多[8],最常见的是胆囊疾病及胆囊切除术后,其次如胃毕Ⅱ式手术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不明原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是由于Hp感染减少胃黏膜的生长抑素生成细胞,增加胃泌素释放,从而影响胃窦部和十二指肠动力引起胆汁反流。综上所述,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阳性患者应用抗胆汁反流药物治疗同时常规加用抗Hp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9]。

【参考文献】
  1 饶正伟.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的探讨.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4):179-180.

2 胡久叶.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湘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7(4):22-23.

3 Karttmten T ,Niemela S .Campylobactcr Pylon and duodenogastric reflux in Peptie ulcer disease and gaetitis. Lancel,1988,85(77): 118.

4 李小刚.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4):247.

5 Graham DY,Osato MS.Am J Gastroenterol,2000,95:87-91.

6 Han SW,Evans DG,Zaatari FA,et al.Am J Gastroenterol,1996,91:1135-1137.

7 唐俐.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胆囊黏膜、胆石、胆汁中幽门螺杆菌DNA结果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2,22(2):113-114.

8 王伯军.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幽门螺杆菌关系.中华消化杂志,2004,24(5):298-299.

9 褚传莲.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30(2):65-67.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上海邮电医院内科

作者: 韩晖, 高 艳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