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年第7卷第9期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周期初升白细胞作用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周期初升白细胞作用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84例化疗周期前伴有白细胞下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复方苦参治疗组42例,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升白细胞治疗,两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升白细胞有效率8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前伴有白细胞下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周期初升白细胞作用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84例化疗周期前伴有白细胞下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复方苦参治疗组42例,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升白细胞治疗,两组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升白细胞有效率85.7%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前伴有白细胞下降患者,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获得较快的提升白细胞能力,同时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耐受力。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升白细胞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for promoting lencocyte count in chemotherapy of acute leukemia

    ZHANG Wen-gang, LEI Hong, LI Xiu.Department of Neoplastic Hematologic Disorder, Tonghua Central Hospital, Jilin 134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ion th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of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for promoting lencocyte count in chemotherapy of acute leukemia.Methods  84 subnormal lencocyte count acute leukemiar patients before the chemotherapy cycl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2 patients of te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and 42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85.7%, surpassing th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subnormal lencocyte count acute leukemiar patients before the chemotherapy cycle, the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is more efficient to promote the lencocyte cou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sid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apparently, and increases the patients’ tolerance to chemotherapy.

    【Key words】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promote lencocyte count

    白血病是常见肿瘤之一,占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约为3~4/10万人,其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者占70%以上,其中急粒占首位,急淋、急单次之。在临床化疗进行1~2个周期后,患者常常遇到外周白细胞减少问题。一般治疗多采用于前次化疗结束后口服鲨肝醇50mg 3次/d、维生素B4 20mg 3次/d及利血生20mg 3次/d的口服治疗方案,共约1~2周,以维持外周血白细胞于正常范围,以便下一次化疗能如期进行,然而患者化疗结束后仍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加之服药时间过长,易造成漏服现象,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出现下一化疗周期前白细胞计数过低,不能如期进行化疗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笔者在下一化疗周期开始前5~7天常规进行血液分析检测,对有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者立即给予快速提升白细胞治疗。2003年2月—2006年9月,笔者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2003年2月—2006年9月经骨穿明确急性白血病患者给予相应化疗治疗中,于再次入院前复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以< 4. 0 ×109 /L 为入选标准,共计84例,年龄35~76岁, KPS评分≥60分。患者按提升白细胞治疗方案分为复方苦参治疗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及白细胞下降程度经由χ2 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具体情况见表1 。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 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 (由山西振东金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5ml/支)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1次,连续使用5天后停用。于次日复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4.0×109/L为有效标准。对照组采用口服鲨肝醇50mg 3次/d、维生素B4 20mg 3次/d及利血生20mg 3次/d,连续使用5天后停用,于次日复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4.0×109/L为有效标准。

    1.3  白细胞降低分级标准[1]  Ⅰ度:(3.0~3.9)×109 /L, Ⅱ度(2.0 ~2.9)×109 /L, Ⅲ度(1.0~1.9)×109 /L, Ⅳ度<1.0×109 /L。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治疗5天后复查的白细胞上升至4.0×109 /L以上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Ⅰ度19例,有效17例,无效1例; Ⅱ度16例,有效13例,无效3例; Ⅲ度7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Ⅰ度18例,有效14例,无效4例; Ⅱ度1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 Ⅲ度6例,有效3例,无效3例。合计治疗组有效36例(85.7%) ,无效6例(14. 3%) ;对照组有效29例(69%) ,无效13例(31%) 。建立假设H0: 治疗组=对照组;H1:治疗组≠对照组,确定显著性水平:α=0.05,将结果代入SPSS软件, 进行χ2 检验, 计算得χ2 =4.128,拒绝H0 ,接受H1,认为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治疗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9%,认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组快速提升白细胞作用优于常规升白治疗组。

    3  讨论

    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是造成化疗期间白细胞降低的主要原因,然而,化疗结束后,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并未完全解除,部分药物所致骨髓抵制可达2~4周[2] ,此时患者多不在住院治疗期,无法接受正常的观察与治疗,直接导致下一化疗周期不能如期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一类含有苦参次碱15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近年来研究表明,苦参及其生物碱具有清热燥湿,升高白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实验证明,氧化苦参碱对正常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有升高作用,对放射治疗肿瘤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升高作用。临床应用[3]也取得一致结论,并应用于化疗[4]、放疗[5]所致白细胞降低中,均取得良好疗效。其给药方式除常规的肌肉注射及静脉滴注外亦可经穴位注射[6]给药。同时,氧化苦参碱亦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进入S期,从而使细胞在G1期堆积,并促进G2期细胞进入M期,达到调节肿瘤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虽有观点认为[7]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应用,不能明显提高疗效,但同时指出可有效地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且能改善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本研究中利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升白细胞功能,为白细胞降低患者提供了一种相对快速的治疗手段,避免化疗周期延长,有利于化疗的规范进行;同时,充分利用氧化苦参碱的抗肿瘤作用,在化疗前给予辅助治疗,一定程度上起协同作用,同时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耐受力。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 肿瘤学(下册).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2685-2689.

2 潘启超,胥彬. 肿瘤药理及化学治疗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204.

3 乌庆超,王朝晖,洪青,等.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内科杂志, 2004, 21 ( 5) :355.

4 刘俊杰,周成运.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56例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肿瘤学杂志, 2005, 11 (2) :155.

5 吴江. 苦参素注射液配合放疗升白作用46例临床观察. 中国医 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5 (2) : 230.

6 唐锦程. 苦参素穴位注射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 吉林中医药, 2006, 26 (4) : 40.

7 高喜仁. 苦参素诱导胃癌SGC - 901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 25 (5) : 496.


作者单位:吉林通化,通化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