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2期

利福平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利福平与口服利福平胶囊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联合治疗66例单侧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组静脉滴注利福平注射液,对照组口服利福平胶囊,其他抗结核药物完全相同,观察用药后胸水的吸收情况来判断静脉滴注利福平与口服利福平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30例,疗效差3例。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利福平与口服利福平胶囊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方法 联合治疗66例单侧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组静脉滴注利福平注射液,对照组口服利福平胶囊,其他抗结核药物完全相同,观察用药后胸水的吸收情况来判断静脉滴注利福平与口服利福平疗效方面的差异。 结果 治疗组有效30例,疗效差3例。对照组有效23例,疗效差10例。结论 在临床上看静脉滴注利福平的疗效优于口服利福平胶囊。

【关键词】  利福平注射液;利福平胶囊;结核性胸膜炎

利福平是利福霉素类的半合成衍生物,是目前治疗结核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1]。但是口服利福平胶囊对胃肠道有吸收障碍的患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抗结核作用,而利福平注射液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强大的抗结核作用,加快结核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本文通过临床观察静脉滴注利福平注射液与口服利福平胶囊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时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08年8月于我所住院的66例病例, 年龄17~50岁,体重相差不大于10kg,初治,单侧,不合并肺结核,经B超提示胸水量较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男25例,女8例;对照组33例,男22例,女11例。

    1.1.2  临床表现  呼吸和咳嗽后季肋区疼,发热(体温>37℃),WBC<10×109/L,胸水常规:李凡他反应阳性,蛋白>30.0g/L,细胞数>500个/ml,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1,CEA和SA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理未见瘤细胞,结明实验阳性,PPD试验均为强阳性。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1.2  治疗方法

    1.2.1  全程规范抗结核  治疗方案:2HRZE/6HR。(1)观察组:利福平注射液 0.45g每天1次 静脉滴注,异烟肼0.3g每天1次口服,吡嗪酰胺 1.0g每天1次口服,乙胺丁醇1.0g每天1次口服。(2)对照组:利福平胶囊0.45g每天1次口服,异烟肼0.3g每天1次 口服,吡嗪酰胺1.0g每天1次口服,乙胺丁醇1.0g每天1次口服(注: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不能按照预定方案完成强化期治疗的病例均淘汰出样本,避免不规范治疗影响结果)。

    1.2.2  激素治疗  强的松10mg每天3次口服,以后每周减5mg,连用6周,停用。

    1.2.3  预防感染  用头孢呋辛钠1.5g每天1次 静脉滴注,连用2周。

    1.2.4  局部治疗  所有病例经超声定位后,隔日胸穿1次,每次排液量不大于1000ml,经1~3次胸穿,使所有病例的剩余胸水都不能用胸腔穿刺的方法抽出,即壁脏层胸膜之间胸水少于2.0cm。

    2  结果

    根据治疗的效果(超声观察胸水吸收情况)分类:痊愈:1个月内胸水全部吸收;好转:2个月内胸水全部吸收;不满意病例:3个月内胸水未吸收或出现胸膜肥厚。结果统计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按照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有效=痊愈+好转)统计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表2  两组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利福平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杆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利福平对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39~1.56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0.78~3.125μg/ml,对细胞内、外及任何生长环境、生长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杀菌作用,是一种完全杀菌药[2]。利福平单独应用时可迅速产生耐药,故临床上主要将其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用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治疗。

    利福平注射液与口服利福平的作用机制相同,因其为静脉制剂,生物利用度高于口服制剂。在抗结核的联合应用中,其可避免因药物制备过程中导致的晶型变异及用于人体后能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已达到其应有的抗结核效应。利福平注射液较胶囊起效迅速,更高效,更安全,可能与利福平注射液直接进入血液避免胃肠道吸收有关,因为利福平口服制剂的吸收与食物、胃的pH值、胃肠病理状态等明显相关[3]。

    综上所诉,静脉滴注利福平注射液的近期疗效优于口服利福平胶囊,远期疗效有待于观察,不足之处有待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总结与观察。

【参考文献】
  1 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 现代结核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0.

2 严碧涯, 端木宏谨. 结核病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285-1291.

3 徐克意. 利福平的人体药代学和临床应用.新药与临床,1984,3(4):31-33.


作者单位:110021 辽宁沈阳,沈阳市铁西区结核防治所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