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3期

注射用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注射β受体阻滞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应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和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近20年来,&beta。受体阻滞剂使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显著提高[1]。笔者用静脉注射&beta。...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注射 β受体阻滞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应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和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近20年来,β受体阻滞剂使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显著提高[1]。但用于UA治疗的临床试验报告较少,在ASIST试验中(1994)比较了阿替洛尔和安慰剂对(UA)的疗效,显示阿替洛尔具有良好的抗心绞痛作用[1]。笔者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61例,其中81例接受贝他乐克静脉注射+抗凝、溶栓、抗血小板治疗并与80例只给抗凝溶栓、抗血小板的常规治疗作比较,显示前者在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后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我院2005—2007年搜集到的ACS患者161例,均符合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01例,女60例,平均年龄61.6±15.1岁,STEAMI 40例,NSTEAMI 38例,UA 83例。

    1.2  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ACS常规治疗和护理,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降压、降血脂治疗,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和(或)静脉应用硝酸甘油,STEAMI患者适合溶栓且无禁忌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81例接受倍他乐克治疗,80例只给上述常规治疗,不用倍他乐克,两组5周后用药均不受限制。用倍他乐克组入选者一经确诊立即静脉注射倍他乐克5mg(1mg/min),用药后持续监测血压、心电图,5min后,若收缩压>100mmHg,心率>60次/min,未出现P-R>0.24s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AVB),再次注射倍他乐克,剂量方法同上,再过5min后,第3次静脉注射倍他乐克,总量15mg。4h后无不良反应者开始口服倍他乐克50mg,每日4次,连续应用5周。

  2  结果

    倍他乐克组,在注射倍他乐克期间4例出现了低血压(收缩压<90mmHg),3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右心室梗死,并低血压(收缩压<90mmHg),以上7例低血压患者均暂时停用β受体阻滞剂,经补液和(或)静脉滴注多巴胺,均在1周内低血压纠正,1周后从小剂量(12.5mg/d)开始口服倍他乐克,渐增加剂量至25~50mg,每天2~4次,血压保持稳定;2例患者发生前壁AMI并发急性心衰,停用倍他乐克;发生心动过缓(<50次/min)6例;出现再梗死或梗死面积扩大3例,其中1例为下壁AMI并Ⅲ度AVB,安置了临时起搏器;猝死1例。常规治疗组发生低血压5例,4例为右心室梗死所致,心动过缓(<50次/min)4例;再梗死或梗死面积扩大9例;AMI 10例,其中4例合并急性左心衰;1例合并Ⅲ度AVB,安置临时起搏器;猝死4例;室颤、电机械分离致死亡各1例。

  3  讨论

     β受体阻滞剂作为心血管病常用药物已在临床使用30余年。第一代产品主要用于抗心律失常。随着缺血性心脏病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和新型β受体阻滞剂的问世,20世纪末期,心血管领域重新认识了β受体阻滞剂,认为该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减低心脏指数,降低心率和动脉血压而显著降低心肌耗氧,有效改善缺血心肌的氧供需平衡,控制胸痛症状。同时还可拮抗儿茶酚胺引起的脂肪分解,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进一步降低氧耗,减轻Ca2+超负荷,减少自由基形成,改善电不稳定性,提高室颤域值,降低原发性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1981年GMT试验,1985年MIAMI试验,1996年ISIS-1试验均已证明AMI患者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小于4~6h)可缩小梗死范围,减轻疼痛,抑制心律失常,降低猝死率[1]。随即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UA和AMI的治疗[2,3],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用于UA的治疗国内外大型临床试验较少。1994年ASIST试验和1996年TIBET试验,虽然观察了阿替洛尔对心绞痛的疗效,但是所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为阿替洛尔口服剂型[1]。2000年阜外医院CCS-Z试验观察了42000余例AMI患者,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两组进行对照,初步显示β受体阻滞剂组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笔者选择的病人和治疗方法,观察指标与汉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方法类同,所不同的是在两组均为发病4~6h的ACS,另外在分组上是定期更换方法积累两组病例数接近,而进行总结对照。

      对于倍他乐克采用首次静脉给药的方式,静脉快速给药使心肌内β1受体阻滞剂浓度迅速上升,快速阻断β1受体,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率和血压的乘积,减轻心脏负荷,促进血液再分配,使更多的血液从心外膜流向心内膜,可缓解心绞痛症状,逆转心肌缺血状况,特别适用于交感神经张力较高的患者[4]。

     笔者认为诊断明确的ACS尽早用静脉,继以口服β受体阻滞剂,可使血压、心率、心肌收缩力下降,降低心肌耗氧,显著降低近期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应用倍他乐克组低血压、休克、心动过缓、AVB及心衰的发生率并不增加。UA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个别患者应用大剂量倍他乐克时血压下降,可临时停药,待血压平稳后,开始从小剂量口服应用,2周后加倍,应用至最大耐受量是安全的。同时,早期使用倍他乐克,STE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明显减少,所用AMI患者心肌酶水平降低,可明显缩小梗死面积,挽救缺血心肌。心动过缓在50~59次/min间者,不伴有临床症状,未影响继续用药,在临床上需要严密观察。心衰、AVB虽有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疾病发展所致,并非倍他乐克的不良反应。静脉给药应在每次注射前检查心率、血压及心电图,若出现心率<50次/min,Ⅱ~Ⅲ度AVB或PR间期>0.24s,收缩压<100mmHg,或肺部湿啰音大于1/3肺野,应立即停药,并做相应的处理。

      综上所述,静脉注射、继以口服β受体阻滞剂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有重要价值,能降低ACS患者心律失常事故、心肌缺血事件、再梗死及猝死率。对于无论是否实施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甚至急诊PCI治疗者都应遵循迅速、全面、持续阻断的原则。尽早静脉注射倍他乐克,继续口服,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黄峻.现代循环心脏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84-702;371-378.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2000,28(6):409-412.

3 蒋立新.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1):93-94.

4 柴小奇,张莹,黄劲,等.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临床荟萃,2005,13:716.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839000 新疆哈密,哈密市红十字会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