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4期

蒲公英止泻汤肛门滴入治疗慢性腹泻122例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对慢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腹泻患者122例,自拟蒲公英止泻汤随症加减,采用肛门滴入法给药,治愈97例,治愈率为79。【关键词】腹泻。蒲公英止泻汤笔者自1996年以来,自拟蒲公英止泻汤随症加减,采用肛门滴入法(简称肛滴法)给药,治疗慢性腹泻12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对慢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腹泻患者122例,自拟蒲公英止泻汤随症加减,采用肛门滴入法给药,治愈97例,治愈率为79.5%;好转24例,好转率为19.7%;总有效率达99.2%。

【关键词】  腹泻;直肠;蒲公英止泻汤

   笔者自1996年以来,自拟蒲公英止泻汤随症加减,采用肛门滴入法(简称肛滴法)给药,治疗慢性腹泻12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2例中,男65例,女57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4岁,平均40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40天。均经大便培养或纤维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细菌性痢疾23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99例,大便次数每天3~5次者75例,每天6次以上者47例,且都有不同程度的脓血便史,慢性菌痢患者均是长期应用抗生素和口服中药无效者。

    1.2  治疗方法  以蒲公英止泻汤基本方为基础,辨证分为3型加减用药。蒲公英止泻汤基本组方:蒲公英50g,银花50g,败酱草50g,黄柏25g,黄连20g,石榴皮25g,枳壳20g。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加减。

    脾虚湿热型:证见腹痛迫泻,里急后重,大便红有黏液,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治以清热利湿,基本方加白头翁35g,马齿苋35g。

    脾胃虚弱:证见久泻久痢,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显著增加,大便时溏时泻,夹不消化物,下腹部隐痛,腹胀纳差,面色浅黄少华,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微弱。治以补脾运中,基本方去黄连合参苓白术散。

    肾阳虚:病程已久,多在受凉或黎明腹泻,脐下隐痛,完谷不化,腹痛喜温,时有作胀,食欲不振,伴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治以基本方合四神丸。

    每剂药加水煎3次,共浓缩药液约250ml。药液温度在37~40℃之间,太凉对肠壁刺激大,易引起腹泻,太热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甚至烫伤肠壁使溃疡面扩大。药液置于输液瓶内,连接输液管,其末端接无菌导尿管并涂石蜡油。将患者臀部垫高,导尿管插入肛门内约35cm为宜。插得太浅,药液不能进入肠管深处,影响疗效;太深则对肠壁刺激太大,患者自觉不适而产生排便感。滴入速度控制在60滴/min左右,约85min滴完。一边滴入一边用手轻揉腹部,使药物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肠腔,切忌使用旧式灌肠法或滴入太快。滴完后平卧休息2h。每日滴1次。

    2  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饮食正常,大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阴性或纤维肠镜检查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基本正常,大便每天不超过2次,大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纤维肠镜检查仍有轻度充血水肿,但范围明显缩小或局限。无效:症状虽有缓解,但大便培养及大便常规或纤维肠镜检查无好转。

    2.2  治疗效果  122例中临床治愈97例,治愈率为79.5%;好转24例,好转率19.7%;无效1例,无效率0.8%;总有效率达99.2%。5天内治愈13例,6~10天内治愈9例,11~20天治愈24例,21~30天治愈29例,超过1个月治愈12例。病程越长则疗程越长。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66岁。2003年7月27日入院。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每天5~10次,经多种抗生素治疗56天无效。体温38.2℃,面色红,形体胖,倦怠无力,恶心呕吐,食后腹痛迫泻,大便脓血,舌红苔黄而腻,脉滑。大便常规:脓血便,脓细胞(++)。大便培养:弗式痢疾杆菌,对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均不敏感。西医诊断为慢性细菌性痢疾,中医为湿热型痢疾。沿以清利湿热,基本方加白头翁50g,马齿苋50g,肛滴5剂后大便次数减少,诸症逐减,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均无异常。以上方连续治疗15天,复查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3次均正常,治愈出院,随访2年未复发。

    例2:患者,女,26岁。2004年8月13日入院。患者曾在某市第一人民医院纤维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大便为黏液或不消化样便,每天5~6次,每逢夏凉或食生冷诱发,下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大便溏泻,夹有脓血,无里急后重,周身乏力,舌质淡嫩,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滑。大便常规:黏液便,脓细胞(++),红细胞20~30个/HP,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此例属脾胃虚弱,治以基本方合参苓白术散:蒲公英50g,银花50g,败酱草50g,黄柏25g,黄连20g,石榴皮25g,枳壳20g,党参35g,砂仁20g,茯苓35g,山药35g,白术25g,肛滴6次后症状明显减轻,腹痛消失,大便成形,每天2~3次,大便常规正常。再用上方肛滴15剂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大便常规5次均正常,纤维肠镜检查亦无异常,治愈出院,随访3年未复发。

    4  体会

    肛滴法与原用的灌肠法有区别。灌肠法在短期内连续灌注较多的药液,对肠壁刺激较大,促其短时间内立即排便,这样药物未能充分吸收就排放到体外,达不到治疗目的。肛滴法则使药液缓慢进入肠道以减少刺激,而使较多的药液长时间保留于肠道,对溃疡面起到保护作用,又能充分吸收。

    肛滴法与口服给药相比,有独到之处。治疗腹泻多用苦寒之品,从脾胃论的观点看,“苦寒伤肝脾”,长期服用苦寒之品会影响正常运化功能。有些患者口服苦寒药后,胃脘部不适而至呕吐。有些患者则不愿口服中药。从现代观点看,中药口服,在胃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可能使某些有效成分破坏而降低疗效。肛滴法克服了上述弊端,给临床治疗带来方便。

    本组病例均为久泻久痢,具有不同程度的脓血便史,系中医“泄泻”及“痢疾”范畴,西医则诊为慢性菌痢及非特异性结肠炎。其中慢性菌痢均经多种抗生素治疗长期口服中药西药无效。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亦无特效疗法。本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扶正祛邪为宗旨,自拟蒲公英止泻汤,并采用肛门滴入法给药,治疗慢性腹泻效果显著,无任何副作用,比抗生素治疗及中药口服等疗法优越多。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442421 湖北神农架,神农架林区中医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