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6期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将2004年1月—2009年2月20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采用腹部感染伤口清创后行缝合术的方法。两组病例感染伤口长度、深度、感染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及时发现腹部伤口感染,及早处理,拆除腹部切口感染部位缝线,采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将2004年1月—2009年2月20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采用腹部感染伤口清创后行缝合术的方法;对照组10例,采用局部换药、清创等伤口新鲜后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的方法。两组病例感染伤口长度、深度、感染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2±4天,再缝合伤口一次性愈合率为100%;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25±7天,伤口愈合率为100%。结论 及时发现腹部伤口感染,及早处理,拆除腹部切口感染部位缝线,采用清创后行缝合术对治愈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治愈率高,住院天数短,减少病人痛苦,住院费用低,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清创;缝合术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除了高危因素增加及围产监护工作开展外,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剖宫产手术技巧、麻醉学及相关技术不断提高,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挽救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及常规手术,常用而且安全,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也会影响医疗工作,且如不及时解除,会导致严重后果。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2月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20例病例的处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20例,其中18例为腹部横切口,2例为腹部纵切口,孕周均足月,无合并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无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疾病病例。

    1.2  方法  将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一经诊断为腹部切口感染立即拆除感染部位伤口缝线,在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行清创术,局部用抗生素液及双氧水冲洗,彻底剪除感染腐败组织,每天换药,直到无异常分泌物后,行切口二次缝合,方法为: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裂开切口周围皮肤及脂肪层用2%的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切除裂开切口上下缘约1cm皮肤,向下切除脂肪层直到筋膜层,露出新鲜脂肪,切除原感染组织,用2-0华利康可吸收线做间断全层缝合,缝合时缝线穿过伤口底部筋膜层,以避免留无效腔。对照组 10例病例同样一经诊断为腹部切口感染后立即拆除感染部位伤口缝线,使用抗生素及换药、清创等处理同观察组,待伤口组织新鲜后用胶布固定腹部伤口,隔日换药,直到伤口愈合。

    2  结果

    两组病例切口痊愈率均为100%,观察组感染切口自换药开始至伤口痊愈总时间为12±4天,对照组自换药开始至伤口痊愈总时间为25±7天,明显长于观察组。

    3  讨论

    腹部切口感染不外乎医源性高危因素与病人本身不利因素所致,切口感染原因有:(1)产程长,胎膜早破者,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易造成上行感染。(2)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时间长短能明显影响切口感染率,空气中的细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随排汗而污染切口的机会增加,加之长时间的牵拉,使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加重组织的损伤,降低组织的抵御力[1],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术中钳夹、挤压等机械因素易发生脂肪层氧化分解,引起无菌性炎症而液化影响切口愈合。(3)术后咳嗽,切口反应弛张影响愈合。(4)营养状况不佳或贫血,营养差的患者术后因禁食及手术创伤反应使其不能或不愿摄入食物,手术创伤后,体内蛋白分解,营养需要量明显增加,再加上术中、术后出血,使原本营养状况更加恶化,当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时,术后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切口感染。(5)肥胖,肥胖患者切口部位脂肪层厚,缝线增多,切口处血管被横断,相对不肥胖者术后血供差,易于发生脂肪液化,并残留无效腔。高体质量,术后需要营养素相对较多,早期肠外营养很难达到机体所需元素,诸多因素使肥胖者术后切口感染几率明显增加。(6)手术切口的缝合技巧,在切口感染过程中,如残留无效腔易于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和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机会,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易发生线结反应,致局部炎症,并增加了缝线感染几率,缝合时缝合过密导致局部供应不良,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7)糖尿病,因其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白细胞趋化性(改变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功能而致伤口延迟愈合)和末梢循环功能衰竭可导致伤口不愈合或感染,其感染率可高达10.7%[2]。

    因此,在产前应做好检查工作,加强营养,及时治疗糖尿病等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等患者积极治疗,进入产程的孕妇,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严密监测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对于阴道分娩有困难者,及时行剖宫产,术中选择腹部切口不宜过小,手术人员技术熟练,配合密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密止血,大血管进行缝扎止血,避免血管回缩,形成血肿,如有羊水粪染,产程长,胎膜早破,宫口已开大,或多次进行阴道检查,肛查病人,术中常规活力碘擦拭子宫腔及子宫下段,用甲硝唑液冲洗宫腔,腹部伤口所有缝线均提倡使用可吸收线,易于吸收,不留线结,缝合脂肪层前,甲硝唑冲洗脂肪,如手术时间长,脂肪厚,术中挤压拉扯者,或胎粪可能污染伤口者,用剪刀去除暴露于空气中的脂肪层,并严密止血,脂肪层一般缝合5~6针,缝线要穿过筋膜层,不留无效腔,使脂肪之间能贴拢,起压迫止血作用,另外,脂肪层缝合几针,即使伤口局部积液、积血、感染等,不易蔓延至整个伤口。我院自2003年开始用可吸收线缝合脂肪层后,无1例发生伤口全层裂开,即使有伤口感染,仅局限于局部。缝合皮肤前常规消毒,缝合皮肤要对合好,避免皮肤错位,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预防切口感染疗效确切。术后伤口的护理同样重要,术后48h常规伤口换药,如出现硬结、红、肿、痛、波动感,伴或不伴体温升高,均要提高警惕。

    腹部切口感染一旦确诊,立即拆除感染部位伤口缝线,局部引流,避免感染扩散,每天行清创术,局部用双氧水及抗生素液冲洗,根据我院经验,彻底清创后,一旦腹部切口无异常分泌物后,立即行二次缝合术,伤口愈合时间短,病人痛苦相对减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严金燕,贾氢,罗书练,等.外科手术切口的影响因素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02,3(4):39-41.

2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119.

(编辑:汪 洋)


作者单位:435000 湖北黄石,黄石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