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9期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48例(其中小肝癌8例)共发现66个病灶。增强扫描肝动脉期62个(94%)强化,4个(6%)无明显强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 48例(其中小肝癌8例)共发现66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肝动脉期62个(94%)强化,4个(6%)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53个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5个呈等密度,3个呈高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扫描特征,对提高肝癌的检出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肝肿瘤;螺旋CT;双期增强;价值

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原发性肝癌,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经肝穿活检证实,22例经临床实验室、超声及DSA等多种检查相互证实。男42例,女6例,年龄32~75岁,平均56岁。有乙肝或表面抗原阳性者40例,有肝硬化12例,48例AFP均为阳性。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螺旋CT,扫描方式选择为肝脏双期连续容积扫描,层厚5~7mm,1.0螺距。全肝扫描后行双期增强扫描,造影剂为优维显100ml,采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速度为3ml/s,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20~30s时行动脉期全肝扫描,45~60s时行门静脉期全肝扫描。

  2 结果

  2.1 病灶大小 48例共发现病灶66个,肿瘤大小1~14cm,平均4.5cm。3~5cm结节17个,>5.0cm巨块23个,1~3cm小肝癌8个。小肝癌是指单个结节直径<3cm或两个结节直径之和≤3cm的肝癌。

  2.2 平扫 发现病灶55个,39个表现为低密度,密度均匀者12个,27个密度不均匀者病灶中可见到更低密度的坏死区。有6个病灶因伴有脂肪肝而呈高密度,有肝硬化表现者12例。

  2.3 肝动脉期扫描 发现病灶66个,强化表现为病灶均匀性高密度强化28个;不均匀性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34个;有4个病灶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病灶边缘及中心见到不规则条状、网状或放射状的血管影7个。

  2.4 门静脉期扫描 发现病灶61个,表现为低密度者53个,等密度灶5个,高密度灶3个。有6例可见到门静脉侵犯及癌栓,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充盈缺损或不显影;3个病灶见肿瘤包膜环形增强。2例有肝动脉门静脉瘘,表现为门静脉早显,同时有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

  3 讨论

  3.1 螺旋CT双期扫描的意义 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能在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行两次全肝螺旋扫描,弥补了一般动态扫描的缺陷。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增强扫描的不同时期进行扫描,充分利用肝脏的双重血供特点和肝细胞性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特点来充分反映病灶的CT特征,而且病灶有二次被检出的机会,因而使得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有明显提高。本组的研究结果分析,66个肝癌病灶在肝动脉期有62个(94%)病灶见到强化表现,这充分说明螺旋CT扫描可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门脉期有53个(87%)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也反映了肝细胞癌“速升速降” 的增强变化特点,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价值的征象。而少数在门脉期呈等密度灶5个(8%)或高密度灶3个(5%),则提示其门脉供血或双重供血特点。肝脏螺旋CT双期扫描,实现了早期的肝脏动态扫描,在肝动脉期较好地显示肝动脉和肿瘤血管。肿瘤血管CT表现为不规则的增粗、扭曲、网状及轮辐状。肿瘤边缘的血管增强常为不规则形,肝动脉期多见,有时肝动脉期及门脉期均可见。肝动静脉瘘是肝癌血管造影的重要征象,而常规CT难以显示。螺旋CT动脉期扫描,门静脉系统提前显影,是肝脏支流的主要CT特征。虽然形成肝动静脉瘘的原因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较小的肝癌亦可表现肝动静脉瘘,小肝癌结节在动脉期因等密度而漏诊,出现肝动静脉瘘应高度提示肝细胞癌,而其他肿瘤出现此征象很少见[1]。肿瘤的环形强化是肝癌假包膜的增强方式,其血供来自小叶间动脉的新生肿瘤血管,门静脉分支并不穿破包膜内的肿瘤结节,但受压被推移。因此动脉期能显示有新生的肿瘤血管的假包膜部分呈细线样薄环,本组3例均有此表现,门静脉期还包括受推移的门静脉分支和受压的增强肝实质,所以环影增厚。肝细胞癌出现实质早期异常增强多伴有门脉癌栓。门脉癌栓以门静脉期显示为佳,表现为门脉内充盈缺损或不充盈。

  3.2 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肝癌的价值 螺旋CT双期扫描对发现小肝癌十分有用[2]。大多数肝细胞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实质70%~80%左右为门静脉供血,因此在动脉期小肝癌表现为高密度影,在门静脉期为低密度影。本组8例小肝癌均有此表现。常规CT由于扫描速度慢,大多数层面落在门静脉期或平横期,此时肝癌密度下降而正常肝实质的密度上升,小肝癌往往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而不易被检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病灶检出和定性方面,对小肝癌的诊断有其独到之处,笔者认为可作为小肝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总之,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征,肝动脉期扫描在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结合门静脉期扫描可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朱锡旭,陈君坤,卢光明,等.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3):176-178.

  2 吴沛宏.螺旋CT诊断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191.

  


作者单位:402460 重庆,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作者: 王文兵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