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9期

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与结果将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取其中一组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每天2次,皮下注射,连用10天,与治疗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并判定疗效较好。同时与对照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与结果 将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取其中一组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每天2次,皮下注射,连用10天,与治疗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并判定疗效较好。同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脑梗死

笔者应用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发病后6~72h入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35~75岁;合并高血压91例,糖尿病72例,冠心病36例,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证实为脑梗死。临床表现为:偏瘫、语言障碍和轻度意识障碍。对伴有肝、肾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不予入选。

  1.2 研究方法 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5岁;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2岁。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100mg qd ,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q12h,连用10天,输注舒血宁20ml加入5%GS 200ml ivgtt qd。对照组输注舒血宁共14天。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加入钙拮抗剂、ACE-I、他汀类、自由基清除剂、活血化瘀等脑保护治疗,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3 观察指标 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

  1.4 疗效评定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知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1]:治愈:ND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D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好转:NDS评分减少16%~45%;无效:NDS评分<15% 。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做t检验。记数资料做u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见表1。两组治疗14天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21,P<0.05)。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结果比较 治疗前后PLT下降,PT延长,APTT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具体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PLT、 PT、 APTT、 TT的比较注: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t=7.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15.18,P<0.05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经临床干预呈渐进性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甚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2],多3~5天达高峰。进展性脑梗死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常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注血流量减少、缺血伴暗带侧支循环代偿不良及血栓向近心端逐渐扩展有关。损伤的脑组织释放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激活因子Xa后便引起连续性连锁反应,使血液凝固,从而使血栓逐渐进展,脑缺血加重。脑梗死急性期血栓素合成增强,血小板激活增加,TXA2是由血小板产生,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对血管平滑肌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并引起血小板聚集。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患者病情进展就及时加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用低分子肝素钠安全有效,可方便地皮下注射,可抑制血栓延伸,维持侧支循环血流,维持整体血液循环,防止早期卒中复发,心源性卒中和大血管动脉硬化引起的动脉栓塞,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阻止神经功能障碍发展。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与环氧化酶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栓A2(TXA2)的产生,也抑制血管内皮产生前列环素(PGI2),PGI2对血小板有抑制作用,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两者合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使病情得到逆转,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两者合用未出现严重的出血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81.

  2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

  


作者单位:032300 山西孝义,孝义市中医院

作者: 靳俊琴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